当前位置:首页 >行业聚焦 >

济南老街老巷图片「济南胡同」

来源:   2023-02-05 18:16:48

阁子前街和阁子后街,南自大明湖路(原小梁隅首)北至北门里街,长300余米,宽4米。这几条街都是南北向的街道,大青石铺路。

所谓“阁子”,是因为在大明湖东南曾有一处汇波寺阁,因众泉水于近处汇流得名。“阁”是我国传统楼房中的一种,其特点是,通常四周设槅扇或栏杆回廊,以供人们远眺、游憩、藏书和供佛之用,当地人俗称为“阁子”。因其寺阁所处位置,围绕其周围的街巷分为阁子前街、阁子后街、阁子西街。

阁子为三开间的寺庙,寺内供祀着道教所奉三位一体的天官、地官、水官,合称三官或三元。故寺庙又称三官殿,表示着对天、地、水的自然崇拜。

明清时这里曾称为“汇波寺街”,直到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才改称为阁子前、后街。这个汇波寺阁在1946年整修街道时被拆除,但街名却沿用下来。

北宋时曾巩于1072年调任齐州知州,治所在今济南。他上任虽不足两年,却在济南做出了诸多政绩,特别是在水利建设上,修筑堤堰,疏浚水道,开挖新渠,在北城墙修筑了北水门,在大明湖东侧修筑了贯通南北湖岸的百花堤。

后来世事沧桑,湖底淤积加重扩大,百花堤的故址便成了后来的阁子前街、后街和北门里街。后人为纪念曾巩先生,在大明湖东北岸修建了“南丰祠”。

阁子前、后街,平整顺直,两侧多胡同,是济南古城区平房四合院最集中的地区之一,曾有许多富商官宦人家在此居住,尤其是盐商,如前街14号的邵家,15号的姬家等。

阁子后街小学在济南是一所广有声誉的小学,创办于1914年,当时叫私立初级小学。其位置在原“阁子”以北约50米的路东,南邻贺胜戏场街。朝西的大门与两边的房舍一顺排开,校门上方有半圆形的女儿墙,下为拱券门式样。门上的女儿墙正中饰有砖框,内中雕有“阁子后街小学”字样。校门南边有房3间,是为传达,总务用房。北侧有房4间,为教研室。校园内的各种用房沿四周建设,中间为操场。学校后来迁移到贺胜戏场街东头,学校原址成了教职工的住房杂院。我岳母曾在阁子后街小学任教多年,就住在这座大院里。

北门里街因处在老城墙内的北水门内而得名,位于阁子后街北端,西北面围墙里面就是大明湖。

北门里街的石板路是明代的,由当时大户王家出资修筑。因湖水稍涨北门内街上便泥泞不堪,故“卞出家资,砌以石。贵令公以‘义路’旌之。”(见《历乘》)

贺胜戏场街,街上有创立于1870年的“大舞台”戏园。20世纪三十年代初被大火烧毁,故称“火剩戏场”,后来街巷取谐音名为贺胜戏场街。

2022.8.15

附老照片:

阁子后街 拍摄于2003年11月

阁子后街收废品人 2014年获第二届中国文化和平奖摄影一等奖

阁子后街上在家门口劈木柴的居民和街景

阁子后街小学原址(图中的房子) 摄于2004.11

阁子前街上居民四合院中的石榴树

阁子后街的公厕

阁子前街南首宅门。门联上写着“革命无罪,造反有理”,两边墙上写着 “四海翻腾云水怒,五洲震荡风雷激。”字迹隐约可现,透露着那个“文革”年代的痕迹。

阁子西街冬雪 摄于2004.11

阁子西街 夕阳下一家人归家。2013年在北京获全国摄影邀请赛二等奖

北门里街和阁子后街的交汇处 摄于2004.11

北门里街的夏日

街上的大磨盘、石磨叙述着曾经的岁月

北门里街的公用水管

农村来的马车到街巷拉拆迁的砖头

北门里1号门前,最北头的一户,墙外便是大明湖。

北门里12号,整条街上好像只有这个甬道显得如此幽静和神秘。

北门里12号,彩照可以更直观地看出当年的风貌 2006.6

北门里街的大青石板路

贺胜戏场街 摄于2006.2

从大明湖汇波楼台子上南望,那条灰白的巷子就是北门里街。

上图是阁子前街15号大宅院

已经开始拆除的房屋,尚可看出雕刻精美的门楣、窗台和小片黑瓦。

街道上的房屋已经大部分拆除 2007.8

阁子后街拆除后,路南正对着大明湖路上的肥牛城

左边部分拆除后尚能看出阁子后街的走势原貌 (从南面路口往北看) 2007.6

以上照片皆由本作者拍摄,未经允许不得翻拍。

壹点号文苇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