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行业聚焦 >

为宣称“无添加剂” 拿下过亿融资的宝宝馋了曾质疑辅食国家标准

来源:   2023-02-25 18:17:07

近期,婴童食品品牌“宝宝馋了”完成过亿元A及A 轮融资。凭借优选食材、拒绝添加剂等概念,宝宝馋了赢得不少宝妈的青睐,创立仅4年就取得全网月销近亿元、30天复购率达到50%的成绩。

新京报记者注意到,为强调“添加剂,我不爱”的产品特色,宝宝馋了甚至质疑婴幼儿辅食相关国家标准,称“符合婴辅标准的产品也不一定好”,只因国标也允许使用添加剂。多位食品安全、营养学专家在接受新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食品添加剂的合规合理使用不会对儿童健康造成损害。食品“零添加”是部分消费者的现实需求,企业相关宣称是投其所好。

而随着SKU的不断扩展,如何保证30余家合作工厂在食品安全问题上不出错,也考验着宝宝馋了的管理层。

创立4年全网月销过亿

与多数网红食品的路数相似,宝宝馋了在树立品牌人设时,也有一段“无心插柳柳成荫”的故事要讲。

2016年,还在浙江海洋大学读农业研究生的郭保平回老家时,接到帮姐姐的双胞胎宝宝寻找舟山淡干虾皮的委托,以满足小宝宝不能吃盐的需求。找到淡干虾皮后,郭保平的姐姐做起微商,还在母婴大V毛豆妈的帮助下搞起团购,没想到一个月卖了40万。“这个神奇的下单率很快吸引了更多母婴大V的合作,于是就有了‘宝宝馋了’。”

2018年,由于发现进口大牌海苔的配料表中含有添加剂,且钠含量较高,郭保平利用5个月时间跑了七八家工厂,做出一款据称令自己满意的海苔,从此涉足儿童零食领域。

一段看似无心插柳的创业故事背后,实则步步踩在商业节点上。宝宝馋了联合创始人陈胜近期在接受媒体采访时透露,2016年宝宝馋了创立时,正值年糕妈妈、丁香妈妈等一批母婴行业KOL涌出,科学喂养受到关注。由于中国科学喂养食品供应链并不成熟,加之公司从理念设计、产品开发到原料甄选、工艺改造的每个环节都具有较高的门槛,“使得宝宝馋了在产品层面形成了独特的竞争力”。

报道显示,2020年,宝宝馋了业绩大幅增长,全网月销近亿元,相比2019年增长30倍以上,平均客单价在300元左右,30天复购率达到50%,在2020年双11期间成为天猫“宝宝零辅食”类目第一品牌。近期,宝宝馋了还拿到天图投资过亿元A及A 轮融资,融资资金将主要用于供应链改造、品牌建设等方面。

天图投资管理合伙人潘攀和副总裁裴兰认为,随着城市生活节奏的加快,80后、90后父母对方便、健康的预包装健康辅食产品的需求越来越大。过去中国市场以嘉宝、小皮等国际品牌为主,未来更适合中国宝宝的国产品牌会具有很大发展潜力。

宣称“添加剂有害”受质疑

从宝宝馋了官方信息和产品宣传文案来看,其所谓“适合中国宝宝”的三大利器,一是把关食材,二是宣称不使用食品添加剂,三是主张少盐少糖。其中,渲染添加剂有害的做法迎合了不少家长的心理,但也极具争议。

在官方旗舰店,宝宝馋了打出了“添加剂,我不爱”的宣传语,不添加的范围包括色素、香精、防腐剂、膨松剂、乳化剂、稳定剂等。如针对公司草莓饼干,宝宝馋了称公司从市面上采购了35款饼干发现均含有添加剂,并以创始人郭保平的口吻介绍道,“做这款饼干的目标很明确,一款没有添加剂还好吃的饼干。”

2019年11月16日,宝宝馋了甚至在官方微信发文质疑婴幼儿辅助食品相关国家标准,称符合婴辅标准的产品也不一定好,“国家允许添加的食品添加剂就有这么多,如果不仔细辨别,想想该有多少宝宝会吃到食品添加剂?另一方面,《婴辅标准》虽然发布快十年了,但它涵盖的类目太少了,除非剩下的辅食全部自制”。

对于儿童食品添加剂安全性的问题,中国疾控中心研究员张宇在接受新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根据《食品安全法》有关规定及食品添加剂的相关使用标准,在食品中使用添加剂不会对儿童的健康造成损害。“家长尽量选择天然、无添加食品的做法是对的,但与添加剂相比,更应多关注食品中糖和盐的添加量。”

中国营养学会妇幼营养分会主任委员、南京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汪之顼认为,“既不用添加剂又能把食品做好,当然是好事,但任何一种食品添加剂在适用范围内使用都是没有问题的。至于商家宣称,都是操作需要。”

“消费者希望‘零添加’确实是一种现实需求,企业宣称也是投其所好。”中华预防医学会健康传播分会常委、科信食品与健康信息交流中心主任钟凯对新京报记者表示,食品添加剂不区分儿童和成人,在进行安全性评估时也是基于生命全周期进行的,因此不会构成问题。“消费者更应该关注这些打着儿童旗号的食品是否真的健康,尤其是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盐等核心营养素。”

新京报记者注意到,即便主张少糖、少盐,宝宝馋了部分食品为提升口感也添加了糖和盐。如宝宝馋了旗舰店客服宣称其果蔬蒸馒头适合10个月以上的宝宝,但配料表显示该馒头中添加了白砂糖,且位列配料表第二或第三位,成为继小麦粉、水之外添加最多的成分。有消费者对此评论称,“写着推荐10月 ,就放心买了,也没注意配方。自己尝了好甜好甜,客服告诉我加了白砂糖,一岁内大家慎选。”

针对宝宝馋了暗示食品添加剂有害的依据,新京报记者3月5日联系宝宝馋了的官方客服,对方表示无法转达采访需求,其他公开电话则无人接听。至于儿童食用食品添加剂的危害,客服建议记者咨询天猫官方旗舰店,旗舰店客服则一再强调“我们家没有添加剂的”,需要咨询专业医生。

代工模式“如履薄冰”

公开数据显示,目前宝宝馋了产品已扩至食材、零食、调味品三大类,共40多个SKU,并保持着每月上新3-5款产品的速度。尽管宝宝馋了公开强调没有采用贴牌方式,而是直接参与研发,但其合作工厂却超过30家,自有工厂仅2家。

据食品产业人士介绍,宝宝馋了采取的是一种代工模式,俗称OEM。与贴牌(ODM)模式相比,OEM的不同之处在品牌方享有产品的知识产权,但两种模式都是委托加工,实质都是品牌方没有自己的工厂,或现有产能无力支撑不断扩展的产品品类。

新京报记者随机查看宝宝馋了几款产品发现,其代工方几乎遍布全国。鲜虾片产自吉林,果蔬蒸馒头产自河北邯郸,果蔬奶酪脆产自浙江舟山,草莓饼干工厂在福建,有机果蔬蝴蝶面产自山东青岛,酸奶粉代工方来自甘肃,宝宝泡芙产自安徽阜阳,有机亚麻籽油则产自山西吕梁……

在某大型食品企业市场部人士冯鹤(化名)看来,传统的品牌推广模式成本高,传播速度慢,而网红产品能快速引爆有活力的精准消费群体。但同时,网红产品如何应对快速成长、确保质量也值得关注。“网红产品必须有强大的生产、技术保障,才能确保其稳定安全的生产,并通过不断创新去延续产品生命周期。”

新京报记者注意到,在宝宝馋了官方旗舰店,近期有不少消费者抱怨其香菇粉产品包装罐设计存在缺陷,“盖不严,容易钻灰、受潮”,不利于保存。还有网友反映菌菇粉大部分起坨,“挺贵的东西,薄薄的塑料瓶看起来像便宜货”。

事实上,宝宝馋了曾因产品品质出现问题向消费者致歉。2019年6月,宝宝馋了组织了一次由400位宝妈参与的番薯团购,但有不少宝妈反映收到的番薯不是很甜,品质不如宣传,“作为宝宝馋了的死忠粉稍微有点失落”。宝宝馋了承认系公司品控失误导致,并承诺商城所有售出的产品需公司方面亲自品控,并推出“品控官”计划。

2020年3月,郭保平在宝宝馋了官方微信发文承诺“永远不做三件事”——滋补品、非食品、微商代理。郭保平在文中坦承,2019年那次品控事件给自己触动很大,“我们商城里已经有30多款商品,这30多条供应链让我每天如履薄冰,不敢分神”。

对于如何保障代工产品质量,宝宝馋了官方客服答复新京报记者称,公司会参与产品的研发,并派人驻厂监督。

新京报记者 郭铁 图片来源 官微截图

编辑 李严 校对 李世辉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