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行业聚焦 >

融信 股价「融信中国股价」

来源:   2022-12-29 08:16:47

文/ 钟黛 编辑/ 陈晓平

6月的第一个周末,融信中国的股东大会波澜不惊。

过去一个月,这家福建房企在土地市场却格外活跃,出手阔绰:上旬在杭州,共收入7宗地块,权益拿地金额达142.3亿元,位列拿地排行榜第一;中旬在福州,狂撒21.36亿,收获3宗地块,也成为最大买家;下旬在温州,经过108轮竞价,以 6.7亿元竞得温州1宗商住用地,溢价率 29.8%。

单是三个城市,融信斥资约170亿,所展露的勇猛,与4年前颇为相似。沉寂两三年之后,闽商欧宗洪掌舵的融信,再显黑马本色。

重仓长三角

本轮集中供地的22城,杭州堪称最“卷”之一。该城成交的57宗地,41宗达到封顶溢价,每宗地块平均2-3轮就叫到了封顶价,随后开启激烈的竞自持。

5月7日,融信经过62轮厮杀,报出高达29%的自持比例,以14.82亿元总价一举斩获世纪城核心区块单元地块。

接下来,融信又联合滨江,摘下最热门的钱塘新城四堡七堡单元的两宗宅地,总价129.23亿元,成交楼面价均超4.4万元/平方米,创下当天的最高总价和最高单价。

在杭州的集中供地中,融信一边联合滨江开启外拓,首进宁围、江湾新城,融信&滨江联合体合计斩获4宗地,总价172.50亿元;一边独自补仓世纪城、三墩北等前期深耕板块,单独斩获3宗地块,总价56.02亿元。

融信的大手笔拿地,延续过往“布局高效能城市优质地块”的投资逻辑。

“拿地向长三角和海峡西岸等优势地区倾斜,在优势地区积累了卓越的品牌竞争力,有利于提升本集团的议价能力和盈利能力。”欧宗洪这样解释。

截止2020年底,融信全国共计247个项目,总土储约2871万平方米,长三角地区在新增土储占比达50%。

2020年,其在长三角地区的权益拿地金额占比为77%。其中,上海、杭州、福州是融信投资力度最大的三个城市,分别占融信全年拿地金额的25%、25%和9%。

与之对应的是,长三角区域2020年的合约销售额占比达75%。其中,杭州、福州、南京、温州三地占比达到6成,单是杭州一地的销售占比即达31.09%。

长三角数个核心城市的地位,决定了这家千亿房企的基本盘和江湖地位。这部分解释了,欧宗洪为何在杭州、福州、温州不甘人后,出手如此阔绰。

旺盛的需求和回流的巨额资金,也提升了其信心。6月初披露的数字显示,今年1-5月,融信已完成合约销售额681.23亿元 同比增长67.3%。

融信品牌营销中心总经理孙群存公开表示,上海、杭州、南京、苏州和温州等城市均为融信战略城市,首批集中还供地结束后,如果有足够实力,将继续参与第二次、第三次集中土拍。

地王后遗症

出道以来,融信一直有地王情结,或涌动,或潜伏。

在发家地福州,欧宗洪就以拍下地王成名。

2016年,融信将总部迁入上海,开启全国化战略,同年,经过400多轮报价,以110.1亿元总价、139.3%溢价率、14.3万元/平方米可售面积楼板价,夺得上海静安中兴社区地块,刷新全国最高单价地王,迄今未被超越。

经此一役,全国地产界认识了一身是胆的融信。

2015年-2018年,融信以“高杠杆、高周转、高风险、高溢价”,实现从百亿到千亿的飞跃。

在地价与房价齐涨的时代,高价地项目去化没有太多压力。一线及热点城市限价令起,成为融信的转折点,此前收入囊中的高价地,或卖不出利润,或迟迟不能入市。

2020年,融信主要盈利指标全线回调——营收八年来首次下滑,毛利大跌近六成,归母净利下滑超两成,毛利率腰斩至11%——房企50强的平均毛利水平在20-25%左右,净利率降至7.24%。固然有疫情因素干扰,高价地也成重要拖累。

“毛利率比较偏低,公司在2017年土地获取上,主要是以杭州、上海为主,这些土地在上市之时面临严格限价,价格没有达到预期。”2020年度业绩会上,融信管理层坦言,这些项目占比在38%左右,高价地部分的毛利率仅仅在3%-10%之间。

公开资料显示,融信为静安中兴地王项目计提减值准备4.8亿元,占其2020年净利润的约两成。

4月底,融信管理层公开发声称,在低毛利项目方面,2020年已经消化185亿,预计2021年和2022年分别有250亿、100亿的货值。

情况稍有好转,当家人旋即进入新的抢地模式。

重蹈覆辙?

五月的集中供地季,融信大手笔斩获的几块地,利润仍然难言可观。

联手拿下四块地的滨江,直言消化这些高价地很有压力。滨江集团董事长戚金兴回答投资者提问时,称“只能努力做到1%-2%的净利润水平”。

滨江董事长戚金兴 来源:国际金融报

有机构初步估算,部分项目会陷入亏损。亿翰智库认为,融信独立拿下的世纪城核心区块单元,其房价地价比已经低于0.9。

2018年开始,融创一度大幅放缓了土地投资的节奏,当年土储权益代价仅为71.34亿元,2019年为163亿元,直到2020年下半年后,开启新一轮扫货、补仓,新增土地储备约872万平米,权益代价约284.4亿元。

现在,一个月即豪爽掏出170亿元,是否会重蹈2017年的覆辙?

有杭州业内人士对《21CBR》记者表示,对比2016-2017年,这一轮集中供地的热度不可同日而语,那时“面粉比面包还贵”的情况比比皆是,这一次还比较少。

他表示,当下长三角市场去化率高,热门城市整体比较安全,去冷门城市即便拿便宜的地,项目可能卖不出去,反而直接砸手里。融信选择重仓长三角,预计会牺牲部分利润,但能换来流量和规模,实现高周转,撑住资金链。

他认为,融信拿下的部分中心城区地块,后续可以做高端改善,捆绑精装修、车位等出售,“不至于大范围亏损,只能说利润会很薄”。

有融信高层公开表示,按照现有拿地成本,杭州新拿地块利润最大可达到4%-5%左右。

在这一轮补仓中,融创多采用合作开发的方式,能匀出去部分市场风险及资金压力。2020年,融信新获取的50幅地块中,48幅均为合作开发,预计其今年新获取的地块,也将大比例采用合作开发。

市场上也存在着一些消极看法。

4月中旬,国际三大评级机构中,评级机构标普和惠誉下调对融信的评级展望。

惠誉表示,融信在长三角高端项目的平均土地储备成本,影响公司利润率;尽管其重点布局的高端城市需求更为强劲,但是,这些城市的政策风险很高。

标普预计,鉴于融信中国有大量未交付的低利润项目,盈利能力将在未来12个月内持续走弱。标普还对债务规模有所顾虑,“土地补充需求,使其难以在未来12个月内减少绝对债务,或至少将债务总额保持在目前水平。”

账面上来看,融信的债务结构比较安全。尽管有“明股实债”的质疑声,2020年,融信依然交出了一份三道红线全绿的年报。

只是,这家黑马房企的激进风格,很多投资人并不买账。

融创一年的合约销售额已达1552亿元,股价长期低迷,过往10个月,市值始终在七八十亿徘徊,已濒临4年多来的低点。市场对“地王”记忆犹新,预期依然偏谨慎。

更多内容请下载21财经APP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