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海外地产 >

铁盔山的传说「一座山小故事大道理」

来源:   2023-06-06 16:16:30


铁骑山位于今青岛市城阳区惜福镇街道办事处东北部,为崂山西北麓余脉,主峰海拔高度为328.8米。山势大体呈东西走向,所处位置是城阳、即墨、崂山三个区的交界,扼守王(王哥庄)沙(沙子口)公路,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山不在高,有仙则名”。现在从王沙公路上南望路边的铁骑山,没有特别之处,一座普通的小山而已。其实,铁骑山还真不是一座普通的山,而是历史名山。它浑身散发着浓浓的文化气息,围绕这座山有着一个又一个传说和故事。


铁骑山,铁旗山?


关于铁骑山名称的来历,一直有争议,也就是存在多种版本。最为流行的就是清 代《即墨县志》记载的三国时代鲁肃插铁旗的传说。

乾隆甲申本《即墨县志》载:“不其县东二十里,一名铁旗山,俗传鲁肃建旗于此”。传说大意是东吴的孙权欲攻打曹操,可能是势力不够,从江淮一带北伐有较大难度。有人给孙权支招,派鲁肃率兵从海路乘船到琅琊,自东向西袭击许昌。结果,鲁肃等人在此山东面的仰口湾登陆。为了方便队伍集结,鲁肃派在此山山顶插上一根高高的铁旗杆,挂上自己的旗帜,士兵远远就能望见,可谓标志醒目!

至于为什么派鲁肃带队来,则又进一步演义了,说鲁肃年轻时曾经在此山山下拜名师求过学(名师是谁?后面有专门介绍),对这一带的地理和风土人情比较熟悉。鲁肃到此地,还有个原因,是汉献帝的伏皇后的家乡是现在的城阳一带,鲁肃过来可以得到伏皇后家族势力的大力支持,结成反曹统一战线,共同向西进军许昌。至于,鲁肃纠集了多少人马,打没有打仗?则没有下文,反正是史书上没有记载。

还有一个版本的传说,就是插旗的不是鲁肃,而是本事更大的唐王李世民。当年李世民经现在胶东半岛由海路东征高丽(高句丽),路过此地并在山上安营扎寨。大军要饮水呀,便开凿了一眼清泉,却惹恼在此山即将修炼成龙的大白蛇,白蛇多次发威折断李世民的帅旗。李世民绞尽脑汁也找不出解决办法。日有所思,夜有所梦。晚上,李世民朦朦胧胧做了个梦,看见一位白眉道人。这位世外高人给他吟了一首诗“大唐扬威东,粮草谢天公。风平生浪静,铁旗镇白龙”。唐王醒来后,便命令士兵用100吨生铁铸造了一个大旗杆,插进山中,戳穿白蛇之身,将其牢牢钉在泉底,再也不能出来作乱了。于是,当地百姓就将这座山称为铁旗山。

铁骑山,曾经被称为铁旗山是应该有过的事情。在铁骑山北麓有个村庄叫铁骑后。铁骑后又分成东铁骑后村和西铁骑后村,当然现在都改称社区了。

根据村里《朱氏族谱》记载,朱氏是明末从即墨的上庄迁到山后立村的,村名因为山名而叫铁旗后。根据百度百科上的资料,可以查到,明时即墨有7个乡82个社,到清代即墨县设7个乡81个社,铁旗山周边属仁化乡,仁化乡有个铁旗社,就是以铁旗山命名的。另外有个社叫驯虎社,以驯虎山得名。

在这一带还流传着“唐王泉”的故事。“崂山的清泉千千万,好水当属唐王泉”。如前所述,唐王李世民带兵在此安营扎寨,正赶上大旱,士兵饥渴难忍,严重影响士气,更不用说什么战斗力了。李世民心急如焚,猛地拔出龙泉宝剑,在山的后坡狠狠地插下去,一股清泉破石而出,解了燃眉之急。后来,当地百姓便将这眼泉水起名为“唐王泉”。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前后,东铁骑后村便在铁骑山北坡山根处,建起了矿泉水厂,当时“渴望泉”和“唐王泉”两个品牌的天然矿泉水很有名气。前几年,矿泉水的品牌为“可蓝”,最近又扩大规模,改为爱罗科了。


铁旗山怎么又改称铁骑山?那还得讲一下当地另一个说法了。铁骑山,有两座大的山头,东峰是主峰,但登上去看至多是树林茂密,郁郁葱葱,没有什么特色。铁骑山的特色和美景在西峰。青岛人都知道,崂山美景有一大特征就是怪石峋嶙。铁骑山的特色也是石头。铁骑山西峰山巅就是两个组群的花岗岩巨石(见文中第一图),当地人称山顶的石头群为“石城”。从铁骑山山下西南方向远望铁骑山西峰,山上的石头就如一位披坚挂甲骑着一匹高头大马的将士,像一个铁骑。后来,铁旗山慢慢地被当地百姓叫作铁骑山了。


不其{读音Fújī},大名鼎鼎


其实,铁骑山过去不叫铁骑山,也不叫铁旗山,它在古时候很长一段时间的名称是不其山。

铁骑山所在的胶东半岛,是东夷文化的重要地区,这一带很早就有人类繁衍生息。通过考古发掘,在这一带发现大量原始社会距今4500年左右的龙山文化遗址,比较有名的是胶州三里河文化遗址。就是在城阳区也发现了城阳村附近的城子遗址、夏庄街道冷家沙沟遗址。其中,离铁骑山最近的是山西南方向3.5公里左右的傅家埠村东北的半阡子龙山文化遗址。遗址于1958年被首次发现,当时找到了石斧、石锛、双面石刀、石棒、石挫和残石盘等石器。1982年,考古队再次进行发掘,采集到2件石斧、2件石锛、1件石铲共5件石器。最近,傅家埠社区进行旧村拆迁安置。据2021年9月23日青岛晚报披露,考古队又进行了历时3个月的发掘工作,在上世纪80年代曾被村里当作垃圾集中填埋场地段,“出土千余件石器、石料等”。

介绍这些资料,主要还是为了要讲铁骑山的故事。传说,古时候在现在铁骑山山脚下,长期生活着“不族”和“其族”两个部落,于是这座山被称为不其山。这倒没有什么大惊小怪的,当地人约定俗成给一座山起个名字很正常。关键是,出现由不其山得名的不其县,一个前后存续800年的古县,并且留下不少历史故事。

据了解,不其最早置县在秦时(公元前221年),受琅琊郡管辖,县域大约为今胶州湾东部青岛的各区和即墨区的东南部,中心在城阳,县治就在“城子遗址”附近。传说,秦始皇东巡,经胶南琅琊台到过不其城,但无从考证。


当然,后来城阳村就是因为这座土城而得名(城南为阳),1994年才有城阳区的区名,对此方面进行介绍的文章很多,作者也都很激动,老翁不过多地叙述了。

秦灭汉兴,不其县迎来高光时期。一是根据陈博州考证,太后吕雉侄子吕种被封为不其侯;二是传说汉武帝也巡幸至不其城;三是在东汉建武六年,刘秀封大司徒伏湛为不其侯,专家陈博州还考证,在汉代不其境内出了两位皇后,除了汉献帝的伏皇后,之前还出了个宋皇后。

说到不其县,不能不提起童恢。东汉末年,童恢曾任不其县令。他关心体恤百姓疾苦,为民除去虎患。现在的驯虎山的名字就是和他有关。尽管他后来升迁离开不其县,去世后,不其县百姓在当地建童公祠祭奠纪念之。经历代多次重修,保存了现在城阳惜福镇镇街道傅家埠村南的童真宫。

朝代兴替更迭,管辖不其县的上一级行政机构也由琅琊郡改为东莱郡,再改为长广郡,不其县还是一直存在着。但是,如同一个人一样,身体素质再好,再健康长寿,其结局还是会退出历史舞台。时光到了南北朝时期的北齐天保七年(公元556年),不其县废。隋文帝杨坚统一中国后,于开皇十六年(公元596年)复置不其县,但不知是什么原因,当年又废除了,将其并入即墨县。前后存在800年的不其县,终于湮灭在历史的长河之中。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