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高端访谈 >

琅琊台名胜古迹「琅琊古城」

来源:   2023-06-06 16:16:13

琅琊台位于黄岛区(原胶南市)西南26公里处的海滨。1982 年,国务院公布琅琊台列入第一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1993 年,青岛市人民政府公布琅琊台为青岛琅琊台风景名胜旅游区。2010 年,国家旅游局评定琅琊台为AAAA 级景区。2013 年,琅琊台被认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厚重历史,见证人间奇迹

琅琊台为两千多年前古人缘琅琊山夯土筑就的。郦道元在《水经注》中描绘当时琅琊台“孤立特显,出于众山上,下周二十余里,傍滨巨海”,其“台基三层,层高三丈,上级平敞,方二百余步,高五里”。

当下琅琊台,依然可见台分三个层次,递级而上。海拔高度 183.4米,山下环台周长 7.5公里,平坦的台项周长 130米。琅琊台风景名胜区的景观包括琅琊台及琅琊台下的龙湾、环台沿海风景带及台前斋堂岛上的古迹及自然风光。

周代初期,姜太公封齐时作八神,其中四时主祠就立在琅琊山上,历代有许多帝王来这里祭祀四时主。越王勾践在琅琊山起观台会盟诸侯。秦始皇三次登琅琊,一住数月,从内地迁来三万户百姓,修筑起琅琊台并刻石纪功。琅琊台也是秦方士徐福率数千童男女东渡日本启航地,是学者文人访古探幽寻梦地方。所以,琅琊台犹如一部厚重的历史书,是琅琊文化的一个重要凝聚点。

冠领群山,赏琅琊胜境

琅琊台仰俯高天风云与大海碧波惊涛,和海上岛屿相望相呼应,自然风光:大气磅礴、蔚然壮丽、天地山海间奇观异景丛出迭现,使海内外游人叹为观止。

自 1993 年开发建设以来,景区先后开发建设了徐福殿、跺脚沟、云梯、御路、望越楼、秦始皇遣徐福东渡入海求仙群雕、秦琅琊刻石、徐福东渡启航处、观龙阁、鲸馆、琅琊文化陈列馆、秦阙、观龙台、观龙亭、龙湾海水浴场等景点,建成了为游客提供餐饮、住宿、娱乐和购物服务的具有秦代宫殿气派的游客中心及展示秦代市井风貌的徐福街。

景点介绍

琅琊文化陈列馆

琅琊文化陈列馆位于琅琊台景区西门东侧的山坡上,黑瓦红柱,飞檐重叠,造型朴拙大气,古意凝重,叫人一看便知是秦汉建筑风格。陈列馆前矗立着《千古一帝秦始皇》的青铜铸像,展现了始皇帝登上琅琊台临风大乐的形象,引导人们一进景区便走向琅琊台的历史文化。陈列馆由序厅、主展厅、回廊组成。序厅展览的是《琅琊台图》、四时主祠模型、古琅琊地区大事年表和琅琊历史变迁图等。主展厅第一层陈列着从春秋至汉代巡游琅琊的12位重要历史人物的塑像和反映他们在琅琊台活动的壁画及地图;第二层展出琅琊台出土的文物和社会文物。回廊的廊壁上嵌刻着历代名人吟咏琅琊风物的诗词文赋碑刻。


跺脚沟

在琅琊文化陈列馆东侧,琅琊台和争高山之间,有一道绿涌翠漩的山沟—跺脚沟。相传秦始皇修筑琅琊台,强征劳役,百姓苦不堪言,人怨天怒。秦始皇白天刑驱百姓筑台升高一层,一夜间台西侧的山头也长高一截。就这样,这边不停地筑台,那边山也不停地长高,琅琊台总是高不过西山。秦始皇怒不可遏,在西山上狠狠跺了三脚,那西山才停止了长高。他跺脚的地方陷成了一道山沟,人们叫它“跺脚沟”。

沟底溪水淙淙,溪边野蔷薇丛生密布。沟内到处生长着高大的板栗树,夏季枝繁叶茂,林荫清凉;秋季,果熟落地,游人在路边上就可捡到板栗,给人一份惊喜。


徐福殿

跺脚沟北端,一组秦代风格建筑群落依山而建,这是为纪念开创中日两国人民友好交往的先人徐福而建造的徐福殿。建筑面积871平方米,分前后两殿和东西两庑。前殿正中是徐福塑像。四壁挂着介绍徐福生平和东渡日本事迹的大型工笔画。殿内还展览着国内外关于对徐福研究的著述。后殿和两庑展出文物和名人书画。

徐福是中日、中韩人民友好交往的开拓者,深受中国、日本和韩国人民的尊崇。日本和韩国的社团前来进行徐福遗迹探访,必来此谒拜。


云梯

徐福殿后,在琅琊台和争高山的连接线上,有一条沿着山坡修建的花岗岩石阶路,宛若天上飘下的白绸带,人们称它为云梯。据志书记载,这里原是秦始皇登琅琊台的三条御路之一。1994年在御路原址修建,高152米,宽2.8米,共336步台阶,中有4个平台。云梯两边的山坡上乔木、灌木、藤类等植被遍布,郁郁葱葱,生机盎然。


观龙阁

攀上云梯顶端,在琅琊台和争高山之间有一片平地,平地北侧的仿古楼阁,名为观龙阁。主阁两层,两侧为引廊。阁前是演出和观看文艺节目的广场。由于特殊的气象条件和地理环境,琅琊台上空的云经常变幻成龙的形状,出现龙飞龙舞的景象。每到东南风起,琅琊台下龙湾里的波浪,不是滚滚滔滔横着卷来,而是纵着奔腾,呈“龙”状。每道波浪都龙头高昂、龙须飘拂、龙身矫健、龙尾舒展。整个龙湾里,龙隐龙现,龙腾龙跃,龙吟龙唱,形成万千银龙聚会的场面。在观龙阁观看琅琊台龙奇观,更能感受到万千银龙在龙湾聚会的磅礴气势。


秦御路

秦御路,是秦始皇登琅琊台时走过的路。从观龙阁向东沿琅琊台北坡的一条鹅卵石路前行200多米,就到了秦御路。

当下的御路是1994年在旧路基上重建的。路中间是用黑方砖铺成的平滑路面,两边是用花岗岩砌成的台阶,路沿有石雕护栏。路宽6.8米,高135米,共有386步台阶,中间有4个宽敞的平台。在第三个平台东侧有当年重修御路时开掘出一处古建筑遗址,它由黄色岩石一层层垒砌而成,外形象古埃及的金字塔。登御路,可听到前面人的脚步声非常特别,如踏在水中,与秦得水德之说很巧合。登上了琅琊台顶,纵目四周,但见峰峦起伏于脚下,沧海铺展至天边,人离天格外近。


望越楼

望越楼是一座古楼亭建筑,在琅琊台顶的东侧,亭中立有紫铜锻造的越王勾践铜像,他身披铠甲,手按腰间长剑,一派怀抱四海的英雄气概。史书记载,越王勾践徙都琅琊后,在琅琊山上起观台,又在台东顶建望越楼,以登楼南望家乡会稽。望越楼是观海上日出的绝佳位置。


秦始皇遣徐福入海求仙群雕

在琅琊台顶,共有石雕像14尊:秦始皇、徐福、胡亥、李斯、赵高和文武官员、武士、侍女、侍从等。群雕生动地表现了公元前210年秦始皇第三次巡游琅琊时,徐福向秦始皇讲述海上求仙经过的场面。作品的整体气韵与古台、高天、大海和群山的背景浑然融合而又相互衬托,气势宏大。群雕把一个充满传奇色彩的历史场面灿然凝固在琅琊台上。


琅琊刻石

这是1994年根据《史记》记载的秦始皇琅琊刻辞全文和二世诏书刻辞全文书刻的,立在琅琊台顶以西突出的山头上。刻石碑的造型是根据有关志书上记载设计建造的,用青州墨青石作为镌刻石体。刻石碑高4.8米,顶宽0.73,底宽2米。碑文由著名书法家熊伯齐用小篆体书写,环刻在碑中间部分的东、南、西三面。


徐福东渡启航处

在琅琊港的港口码头上有一通刻着“徐福东渡启航处”的石碑。据《史记》记载,徐福东渡日本是从琅琊台前的琅琊港启航的。在中国古代,琅琊港经久不衰,一直是重要的海运港湾和海防要地。当下,港口不仅有渔船码头和货运码头,而且还建有旅游码头。青岛--琅琊台海上旅游客轮码头就在这里。在徐福东渡启航处石碑的东边和西边的不远处,有潮湾古造船遗址和者湾子古造船遗址,当地居民说那是徐福为求仙药和东渡日本修造楼船的旧址。在那里徐福发现了一种奇丑无比的海洋生物,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海参,即现在的琅琊龙湾海参。就这样,徐福在岛上生活了50多年,年且九十,依然面如童颜,须发俱黑,百病皆无,徐福大悟,原来“长生不老药”在此!因参如土色,故称之泥肉、土肉。


斋堂岛

从琅琊港码头乘船向东南行0.9公里,就到达那绿树红瓦的海岛,它因“始皇登琅琊时,侍从斋戒于此”而得名。斋堂岛南北1.6公里,东西0.25公里,岸线周长5.i8公里,面积0.4平方公里。它分南岛和北岛,中间由一道狭窄的沙丘连接。北岛平坦,有居民300多户,以渔业为主,村中居民都是海岛渔家。村西边是泊渔船和渡船的海岸港湾。村东边潮间带礁石嶙峋,退潮时到那里赶海:拾螺、捉蟹、碰海蛎子……南岛是一座海拔69米的小山,山上青松葱笼,林间有绿荫野径。环岛山岩陡峭,有许多奇险的景致,也有多处适宜执竿垂钓的好地方。山南头海边的黑石洞和随潮涨潮落而显露隐没的彩画礁石,别有意趣。山顶一座高11.8米的灯塔,建于上个世纪50年代,为海岛点染出一种历史气氛。

斋堂岛和琅琊港码头之间,每半小时有一趟渡船来往,游人进出非常方便。


龙湾

在琅琊台东北方,有一片辽阔的海湾,它的水域面积66平方公里,湾口在东岸的大珠山嘴和琅琊台前的斋堂岛之间,这就是龙湾。站在琅琊台看龙湾,它北面的车轮山,东方的大珠山和灵山岛,犹如仙山丛列;西岸的沙滩,好似天上落下的两弯连在一起的金色新月。龙湾就是一轴由古台、仙山、仙岛和新月形沙滩镶嵌着浩浩碧波银浪的画卷。每到东南风达到5级以上,龙湾里就会出现银龙奔腾聚会的景象,十分壮观,这就是有名的琅琊台龙的奇观。

在龙湾西岸有一块巨石,朝着陆地的一面刻着“龙湾”二字,朝大海的一面刻着“倏起一龙”四个字。“倏起一龙”原是明代诸城知县颜悦道立在琅琊台上的题为《登琅琊述》石碑上的一句话。历经450多年,此碑犹存。这是古人记述琅琊台龙奇观留存至今的文字实物。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