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房产频道 >

南方观察|中山“工改”百日:沙场赛马 拼者胜

来源:   2023-03-17 16:16:28

4月21日上午,中山市人大机关会议室。连日密集的镇街调研之后,坐下来的各视察组组长们共同探讨了一个问题:

中山低效工业园改造升级工作全面铺开后,如何进一步推进?

4月21日上午,中山人大代表“工改”专项工作视察部门汇报会召开。 南方 叶志文 拍摄

就在两天前,中山市委书记郭文海主持召开专题会议,听取市村镇低效工业园改造升级工作指挥部办公室工作汇报,研究会商解决“工改”工作存在问题。

自全市村镇低效工业园改造升级工作动员大会以来,中山“工改”已经推进了100多天。如今各项工作进展如何?实施层面遇到哪些现实问题?下一步如何破解突围?

这些问题,既是对中山“工改”方法论的提问,更是对城市空间再造逻辑的追问、对推动全市高质量发展信心决心的发问。

“村镇低效工业园改造升级是中山高质量发展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点”——中山市第十五次党代会报告开宗明义:村镇低效工业园改造升级,是撬动中山新一轮改革、推动全市上下思想大解放的关键“题眼”。

全面吹响工改号角百日之后,沙场赛马到了见功夫、拼本事的时候。

“在哪里可以详细了解工改政策?”

“我们公司想开展工改,要向哪个部门申报?”

“搬迁腾挪补助每月每平方米补偿6元,我们公司是否符合这个条件?”

今年以来,我们发现一种前所未有的氛围正在形成:中山企业家们开始频繁地询问、了解中山工改的相关政策。这说明,工改的理念像一颗种子,正在中山企业家的心中生根、发芽,并逐渐长出新枝。

这种情形,要从一场动员会讲起。

2022年1月4日,在新年的第一个工作日,中山市高规格召开村镇工业集聚区升级改造工作动员大会,正式吹响全市村镇低效工业集聚区升级改造号角。根据计划,全市23镇街今年低效工改项目面积超过万亩。

中山市委书记郭文海在会上强调,推动低效工业园改造并非易事,全市上下要唱响《敢问路在何方》,坚决啃下这块“硬骨头”,打赢这场没有退路的“攻坚战”。

这一天,中山掀起了全市村镇工业集聚区升级改造的第一波浪潮:上午,镇街“一把手”表态并递交了攻坚战承诺书;下午,全市近20个镇街启动了大规模的低效工业园改造动工仪式,动工项目面积近5000亩。

1月4日下午,中山近20个镇街同步举办低效工改仪式。 南方 叶志文 拍摄

敢问路在何方,路在脚下。

“土地瓶颈已严重制约了我们中山工业发展,本土企业增资扩产难,招商项目落地难,难在工业用地空间不足。空间在哪儿?就在村镇低效工业园。”“如果村镇低效工业园改造升级推不动,如果不能及时整理出足够的产业空间,深中通道将成为‘深中过道’,重大机遇就溜走了,这绝非危言耸听。”中山市第十五次党代会报告对中山土地问题的分析与研判,可以用“振聋发聩”来形容。

在“双区”建设不断深化的历史坐标下,中山市全面开启了一场破解土地瓶颈的攻坚战。

1月4日下午,在小榄镇九洲基广成路上,郭文海和现场工作人员一同穿上了工改的工作马甲。

“我们一起都是工改人!”在现场,郭文海向小榄全体“工改人”提出了一个新目标:“小榄镇今年提出的工改目标是拆除整理1000亩,但是我在现场看到了大家良好的精神面貌,我们把目标再翻一倍。大家有信心吗?”

“有!”

变革的路途中,信心弥足珍贵。

中山镇街以实际行动呼应这种信心:一个多月后,中山又举行了全市村镇低效工业园改造升级第二批项目集中动工拆除仪式;截至4月5日,全市已拆除低效厂房建筑面积超90万平方米,整理出工业用地面积超2600亩。

从火炬开发区到小榄,从黄圃到东凤,各镇街你追我赶的“沙场赛马”,成为今年珠江口东西两岸的工改热潮中独特的“中山现象”。

100%——这是翠亨新区(南朗街道)首宗村企合作工改项目的合作意向表决通过率。

4月9日,南朗村废品收购站改造项目,在到场与会的南朗村党员和村民代表心中得到了100%的认可,该村将与翠亨集团合作开发改造南朗村原废品收购站地块(约100亩),计划打造高端产业园区,引进优质产业项目。

一周之后的4月15日,神湾镇外沙村,伴随着巨大的轰鸣声,11亩集体建设用地——工改腾挪园正式破土,将为神湾镇工改区企业搬迁提供空间。

“大家对工改的关注度很大。借助工改的政策东风,我们完善落实了相关地块的土地手续。经过四议两公开等程序,工改在村民中获得了很高的支持率。”神湾镇外沙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罗欢辉说。

不难发现,低效工业园拆除进度排名靠前的镇街,其快速推进的工改项目均得到了当地居民的广泛认可——“全民共识”是中山全面推进工改的民意基础。

这种理念,要从一场思想解放讲起。

低效用地变“金饭碗”,这样的故事正在中山各镇街发生。 南方 叶志文 拍摄

在改革开放40年的历程中,“以地谋发展”的模式在中山改革开放初期的经济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进入新发展阶段,对土地的粗放利用和过度依赖所造成的问题,在中山市尤为明显:全省土地面积倒数第二、土地开放强度大、镇街“摊大饼”建设逻辑惯性大……

土地的配置效率越来越低,以地招商的路子越来越难走,城市发展的动力越来越弱。作为一本年年难念的“经”,中山土地低效利用、碎片化利用的问题,已经到了不可回避、无法回避的时刻。

“只要有利于中山高质量发展的事情,我们都要坚定去闯、去试!”1月4日,郭文海在全市村镇工业集聚区升级改造工作动员大会强调,我们夜以继日地奋斗,就是要破这个局、解这个题——如果中山的经济基础不牢、工业投资不实,中山的发展就没有未来。

这样的共识,在中山全市上下日渐形成。

2021年12月14日,九洲基社区召开社区居民(股东)代表决议广成路工业园改造项目会议。参会的84名居民(股东)代表一致同意改造事项,通过率为百分百。

这样的共识,不仅源于党委政府的引导,更在于市场的力量——

3月31日上午,火炬区张家边旧饮料厂地块物业正式拆除。旧厂房消失,一幅新的发展蓝图徐徐展开:这里将建成火炬区张家边胜利工业智造合作园,预计年产值超过10亿元。此前,这块占地面积46亩的散乱临建租赁用地,租约收益为120万元/年。

这笔账,村民也容易算:改造后,张家边股联社西城片区地块(原张家边饮料厂用地)的容积率将从0.65提升到3.5,村集体年租金收入从120万元提升到约2000万元。

低效用地变“金饭碗”,这样的故事正在中山各镇街发生。

挖掘机、洒水车进场,破旧厂房在一片轰鸣声中被瓦解,这是今年火炬开发区低效工业集聚区升级改造中最常见的画面。

2月16日,火炬区中天高端机电产业园项目成为火炬区沙边片区工改第一个动工拆除项目。“多次上门宣讲使我们得知火炬区对该片区有着超前的规划和清晰的产业定位,彻底打消了我们投产发展的疑虑。”项目负责人黄子超说。项目的快速推进,得益于中山的“政策红利”。

这种现象,要从一部法规讲起。

1月14日下午,中山市十六届人大一次会议第二次全体会议表决通过《关于开展中山市村镇低效工业园改造升级的决定》(下称《决定》),这是中山首次以人大立法形式支持“工改”,为“工改”提供坚强的法律保障。

这是一次足以写入中山城市发展史的立法。在中山举全市之力推进村镇低效工业集聚区升级改造的背景下,《决定》的通过,不仅将为中山“工改”工作深入实施提供支撑,更是将这座城市的“工改”使命上升到了一个新的层面:“工改”不仅仅是为产业发展而改、为经济发展而改,更是为全市人民的公共利益而改。

从公共利益出发,“工改”将是全市人民勠力同心,共同推动中山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突围口”。

1月30日,中山印发《关于促进村镇低效工业园改造升级的若干措施》(下称《若干措施》)。

这份企业家们翘首以盼的重磅文件,第一条补充措施便是:坚持问题导向,力促松绑提速。

如果说,过往相关政策的出台,更多着眼于“规范”与“鼓励”,那么今年出台的《若干措施》,带来了更多、更新、更切实际的关键词:松绑、提速、简化、合并、允许……

中山的“工改”不是“大拆大建”。是破解发展难题、增强发展动力、厚植发展优势的一场探索,是努力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以产业形态重构带动生态环境和城市格局重构的一次改革,是关乎各个改革层面、各个发展环节的绣花功夫。

“要站在中山发展全局的战略高度,坚定地闯出一条具有中山特色、更好更实的村镇低效工业园改造升级之路。”贯彻落实中山市第十五次党代会提出的目标,《若干措施》将政策可行性落到了实处,这是中山“工改”过程必不可少的制度保障:

通过优化规划管理、允许单个地块规划条件论证、开辟项目编规、审批“绿色通道”、明确“工改其他”宗地改造项目实施路径等6条举措,积极稳妥解决历史问题——“松绑提速”是手段;

通过给予差别化方式支持土地前期整理、奖励连片整合改造、支持国有企业参与改造、鼓励村集体改造提升低效物业、支持企业不停产改造等6条举措为涉改各方提供动力——“多方共赢”是目的;

通过支持“工改住、商”反哺“工改工”、降低改造主体自持建筑面积比例至20%、优化项目可销售部分分割单元要求、允许置换土地后连片改造、明确支持连片混合开发、支持整体统筹重构用地布局等8条创新性举措,全面激发市场活力——激发“工改”主体积极性是关键;

通过优化政务服务、正确引导敦促相关土地权利人实施改造、纳入奖惩考核、强化宣传引导四方面联动各界“促改”——整合力量多方力量让“工改”有序推进是保障。

思路打开了,“格局”打开了,空间自然也就打开了。《若干措施》中所体现的创新性与开拓性,实际上非常考验政府部门的胆识与担当。

法规政策的颁布实施,仅仅只是一个开始。

从3月底开始,郭文海密集调研黄圃、坦洲、横栏、沙溪、大涌等镇街,低效工业园改造升级作为主要调研内容之一贯穿始终;4月19日,郭文海主持召开专题会议,听取市村镇低效工业园改造升级工作指挥部办公室工作汇报,会商研究解决“工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批批“政策红利”正在来的路上。

目前,中山已制定出台“工改”政策文件共12项,同时还有数十项政策正在制定过程中。“政策矩阵”是中山推进“工改”不可忽视的一个维度,也是中山依法依规、有效有序推进空间再造的保障。

回顾百日之战,中山“工改”已经起势。

2022年第一季度,围绕机制健全、政策制定、项目推进、统筹规划等,中山构建了以市工改指挥部为指挥中枢、各镇街为战场的“攻坚战”格局,掀起了你追我赶、争相赶超的“沙场赛马”之势。目前,全市共有“工改”项目近200个,整理出工业用地面积超2600亩。

观察百日之局,中山“工改”仍需突围。

从进度看,各镇街年度任务完成率高低不一、有快有慢。因工作涉及面广、触及利益多,畏难情绪仍然存在,主动担当作为、攻坚克难的意识有待加强,操作细则和部门、镇街之间的联动,资源的整合利用,也有待进一步完善。

展望百日之未来,中山“工改”一往无前。

“中山改革突围,最大的改革在哪里?‘工改’就是最大的改革。”郭文海强调,“工改”工作很不容易,但任何问题都不能阻挡我们前进的步伐。大家要坚定信心、坚定不移,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作为我们推动工作的应有态度。市、镇要站在一起,目标同向,合力攻坚,“工改办”同志要多到基层一线去,经受实践历练,在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把“工改”热火朝天地推向前进。

除了部门和镇街,市人大代表的履职也聚焦“工改”。4月19日至20日,市人大常委会组织400多名市人大代表分11个组赴各镇街开展专项视察活动,实现镇街全覆盖、人大代表全过程监督“工改”进展。

4月19日至20日,市人大常委会组织400多名市人大代表分11个组赴各镇街开展专项视察活动。 南方 叶志文 拍摄

曾经,简易的工厂车间为这座城市经济发展“从0到1”打下了基础;

未来,越来越多的高素质产业工人将在智能车间中为中山“从1向100”发展贡献力量。

我们深知,村镇低效工业园改造升级只是一个突破口。在这场攻坚战中,中山的目标是打开一个全新的空间。这个新空间,有重塑自我的过程,有奋起直追的决心,更有践行新发展理念的思考。

从2022年开局看中山“工改”开局,我们看到了破釜沉舟的决心,细如绣花的恒心,不留退路的信心。

我们深知,沙场赛马,拼者胜!

【策划】龚晶

【采写】南方日报记者 罗丽娟 廖瀚 苑世敏

【摄影】南方日报记者 叶志文

【作者】 罗丽娟;叶志文;廖瀚;苑世敏

兴中道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