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百姓心声 >

威海十中王德芳「我的教育初心教育使命」

来源:   2023-02-19 18:16:49

山东有各类学校3.77万所,各类在校生1989万人,教职工150万人,其中不乏有许多优秀的教师、校长,还有培养出许多国之栋梁的名校,为了宣传典型、表彰先进,山东省教育厅联合凤凰网共同发起“齐鲁名师·名校·名校长高端访谈”系列活动。通过名校巡礼、名师访谈、对话名校长系列主题活动,从济南启动,16个地市巡礼,充分展现各地市各高校的发展历程,分享教书育人的经验成果,发掘办学治校的先进理念,积极打造齐鲁名师、名校、名校长这三名工程、三名品牌、三名亮点。

待16个地市访谈结束后,将“围绕总结示范新成果,服务山东教育新发展”,做好活动成果的提炼总结,好的经验做法在全省进行推广,把“一枝独秀”变成“满园春色”,让高端访谈活动成为响当当的教育宣传品牌。

《管子·上篇·权修》有云:“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一树一获者,谷也;一树十获者,木也;一树百获者,人也。”一所百年老校也正如一棵棵百年参天大树,扎根泥土,守望家园,树木树人,薪火相传。

在美丽的滨海之城威海就有这样一所百年老校,她从战火中走出,跨越三个世纪,诞生于民族危亡时期,但教育底色却始终未变,她也是威海现代教育的“拓荒者”——威海一中。

始创于1899年的威海一中,前身为英国人创办的安立甘堂,至今已有121年的办学历史。一中百廿,历尽沧桑,校名屡更,校址几易,但一中人始终艰辛不缩其志,荣辱不易其心,延续“百年树人”的教育之路,与时俱进,深化教育改革,创新课堂模式,打造特色品牌课程,引领学生多元化发展,让每个学生都能成为最好的自己。

千年文脉,百廿学府,在人文厚重的孔孟故里,根承安立甘堂的威海一中,历经121年的芳华洗礼,如今更加意气风发,今天就让我们一起领略这所百廿名校的风采。


培兰育蕙,薪火相传

威海一中诞生于英国强租威海卫时期,是山东省乃至全国建立较早的中学之一。她的成立,开启了威海现代教育的曙光,让迷茫中的威海人看到“教育强国”的希望,从而奠定了一中以人为本、涵养家国情怀、培养经世致用人才的传统。

图片来源:王金奎、景浩恒/摄

若以时间为X轴,事件为Y轴,那么在威海一中这个大坐标系中,每一个坐标点都是一个值得纪念的发展里程碑。从1899年建立的“安立甘堂附设中学”到“私立育华中学”,再到“建威中学”“山东省威海中学”,直到现如今的威海市第一中学,120多年以来,威海一中始终与中华民族同呼吸、共命运,先后涌现出一大批德才兼备、为教育教学工作做出突出贡献的知名教师,也培养了一大批学业有成、如今正服务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优秀学子。

百廿长河,俊采星驰。一中校友中有保家卫国的战斗英雄,有引领社会发展进步的科学家,有企业界的领袖,有长江学者,有泰山领军计划人才,有医学界的精英,还有不满30岁的博士生导师……国家各行各业、各个领域的翘楚都有威海一中校友的身影。在威海一中人文课程基地之校史展室,保留着一中校友——原全国政协副主席、工程院院长宋健与同学张苏往来的两封亲笔书信:“现在才理解人生之短暂,而羡长江之无穷。无论如何,我不会浪费时间,充分利用余生,为国家、为人民贡献绵薄。”信中蕴含浓浓的同学情和赤诚的爱国情。

中国基础化学工业的奠基人孙学悟,14岁就在威海一中的前身“安立甘堂学校”读书,后考取清华大学官费留美预备生,先后就读哈佛大学并留校任教。曾与宋子文结成同乡会,矢志科学、实业救国。1952年主动申请把黄海化学工作研究社交由国家接管,为新中国的化学工作做出了积极贡献。

120多年以来,一代又一代“一中人”心怀家国梦想,秉承一中校风,书写着大时代背景下自己的精彩人生。一中21级校友、教师、副校长戚建波,当代著名作曲家,创作了核心价值观组曲,中国人耳熟能详。他创作的《常回家看看》《中国娃》等多首作品,获得中宣部五个一精品工程奖;何霆, 48级校友,清华大学博士后,年仅30岁便创立了一家医药科技有限公司。他说:“我有一个梦想,我要开发癌症治疗药物,把癌症病人一个一个治好,给他们希望和尊严!”

梁宿溪,威海一中2020年毕业生,立志于科技报国,意欲从事理论物理研究,为国家在这一领域做出自己的贡献。学校为他量身定制了教育规划,有针对性地进行个性化培养。今年,年仅16岁的他便被中科大少创班录取。

图片来源:王金奎、景浩恒/摄

目前,威海一中在校学生3000多人,每年特殊类型招生控制线上线率达75%以上,一段线上线率达到98%以上,已基本实现了让所有学生上大学本科、优秀学生上一流大学的教学目标。学校先后荣获“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国家级绿色学校”“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省级教学示范学校”“省级文明校园”等20多项省级以上荣誉称号,学校被40多所双一流大学授予优质生源基地。

回望百廿一中,历代贤达心怀“兴学强国”之志,励精图治,培兰育蕙,春秋代序,弦歌不绝,明德致远,花香果硕;子衿青青以“民族复兴”之中国梦为己任,复性正心,格物穷理,遇挫折而不馁,逢功成而不溢,自强不息,于百行百业谋鸿猷、成大业。

惟一唯美,止于至善

漫步威海一中校园文化广场,映入眼帘的是栩栩如生的“孔子七十二贤”巨型浮雕。先圣抚琴,安详舒泰; 七十二弟子,或执卷,或抱琴,或凝思,或会意……个性与成就生动再现。此乃孔子主张“因材施教”“有教无类”“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等教育教学思想之具体体现,与威海一中始终坚守的“以人为本”之教育理念异曲同工。

图片来源:王金奎、景浩恒/摄

“惟一唯美”是威海一中的核心育人理念。“惟一”即学生观,是指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生命个体,具有惟一性。“唯美”即教育价值观,彰显教育的方向、追求,引领师生止于至善。在此基础上,学校以“做最好的自己”为校训,顺应学生成长规律,尊重学生个性特征,全力构建一体多元的育人体系。

为了鼓励学生多元发展,学校不仅加大了书吧、剧场、书法室、朗读厅、学科专业教室、文体活动场馆等教育设施设备的硬件投入,还以活动设计、课程开发、课题研究为抓手,全面提升育人软实力。

学校本着面向大学、面向社会、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原则,确立了“培养行为规范、举止优雅、学业优异、特长鲜明、身体健美、心态阳光的优秀高中毕业生”这一育人目标,结合学生自身特征,为学生量身定制了三年修身行动计划,将生命教育、生活教育、生涯教育、公民教育、国防教育、职业教育、创新精神、人文素养等一系列与学生成长密切相关的教育内容,融入丰富的育人体系。

学校通过组建学生发展指导中心,打造精品学生社团,开设家长课堂、名家课堂、学长课堂,推进育人目标内容、形式途径以及评价机制的全方位变革,建立起课堂内外、学校内外一体化的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机制。校长张艳春表示:“任何办学特色理念,如果不能落实到课程和课堂当中,它实际就是口号。”

山东省高考综合改革后,威海一中大胆探索,建立了一体多维的课程体系,打造了FTF(Face The Future)科技创新、NTL(Nourish The Life)人文和生物三大课程基地,开设“科技创新教育”等特色课程,普及实施“研究性学习”课程和社会实践课程,为学生们构建了一个开放的学习环境、多元的成才渠道。

近几年,学校不断转变办学模式、育人模式,通过与高校合作、与高新科技企业合作、与高等研究机构合作,开设“名家、名校、名企”三名课程,共同开发了40多门校本课程。每年威海一中都会与多所大学联合开设名家课程,而且课程都是根据学生们的兴趣和发展需要来制定,以确保让课程效果达到实效。

作为一所百廿名校,120多年来,学校初步统计培养人才共46000余人,作为学校的掌舵人张艳春表示,这些学子都是威海一中宝贵的精神文化传承者,所以学校特别开设了学长课程。每年学校都会邀请一些优秀学长来给学弟学妹分享当初的学习经验、收获,以便让还未踏出校门的学弟学妹们少走弯路。

一体多维的课程体系的构建,不仅让核心素养培育落地生根,也将学生成长精神层面的、知识层面所有需要的,通过课程真正落到实处。学生的人文底蕴、科学精神、责任担当、实践创新能力等综合素质得以全面提升,学校每年在各级各类文体活动比赛、科创比赛、作文比赛、演讲比赛、学科竞赛中获奖的学生达到300余人次,曾连年有学生在“明天小小科学家”“全国英语演讲比赛”中获奖,填补了山东省在这两大重量级赛事中的获奖空白。

2019年,学校课程体系建设获评威海市教育系统综合改革和机制创新优秀经典案例,学校被评为威海市科技创新教育示范学校,学校科技创新校本课程体系构建与实施荣获威海市首届教学成果特等奖。

培元固本,接续奋斗

延续“百年树人”的教育之路,威海一中这片教育的沃土也迎来了一批又一批深耕教育的掌灯人。目前,教师平均年龄36岁,平均教龄均在13年以上,特级教师、高级教师占36%,中级以上教师占79%。全校共有特级教师3人,省级名师4人,市级优秀教师、教学能手、课改先进个人52人,市直优秀教师、教学能手123人,占一线教师的34%,中学高级教师129人。

图片来源:王金奎、景浩恒/摄

为培元固本,打造优质的师资队伍接续奋斗,威海一中专门为教师设置了教师专项培训经费,各类教师培训工程,推进教师专业化发展,为教师施展才华、绽放人生光彩提供机会和舞台。

学校坚持“取法乎上,得乎其中”的原则,高标准加大教师培养力度。每年学校都会举行很庄重的拜师仪式,老教师的敬业精神、对专业的把控、对学生的理解等教育经验借此传承下来。尤其是在专业方面,老教师全程指导青年教师备课,听评青年教师讲课,帮助青年教师针对性改进授课水平,通过言传身教使青年教师快速成长;学校定期举行公开课,从全校400多名教师中挑选最优秀的教师讲课,给青年教师做榜样示范引领。

学校不仅让青年教师看威海一中最优秀的教师备课上课,还通过信息化手段,与全国范围内的优秀教师实现优质资源共享,让教师看到全国最优秀的教师备课上课,让青年教师的专业知识和育人知识,始终处在较高的水准之上;学校专门开设了“威海一中大讲堂”,经常举行“研得论坛”,老师们彼此分享自己的工作经验,分享自己在某一个专业领域的研究心得,鼓励老师朝着优秀老师的方向去努力。

学校每年还会拿出专项经费用于教师培训,组织教师外出参观学习,邀请全国各地的优秀教师到校做报告、讲示范课。校内校外系统化的专业培训使得威海一中青年教师成长很快,从高一到高三,一个循环下来大多数青年教师就会成长为一位非常优秀的教师,可以在学科教学中挑大梁、担重任。

乘众人之智,则无不任也;用众人之力,则无不胜也。为提升教师队伍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学校大力推行“团队建设工程”,一方面按照学科组、备课组、班级团队的整体表现去评价每位教师,通过评价引领着力打造无坚不摧的教师团队;另一方面通过强化人文关怀,着力打造家园文化,增强教师的幸福感和归属感。在威海一中,每位教师不是各自为战,而是集体作战。每学期的教学计划,每星期的教学安排,每节课讲什么、怎么讲,都是集众人智慧的结晶。这样既保证了所有教师讲课的一个基本水准,也保证了每位教师的个性化教学。

“目前,威海一中全体教师心态阳光、悦教善教,个人追求与集体目标方向一致、协调统一,合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既能携手并肩、戮力进取,又能各施其能、各展其华,工作士气空前高涨,为学校的可持续化发展提供了源源不竭的内动力。”校长张艳春说。

图片来源:王金奎、景浩恒/摄

任岁月变迁,百廿名校风采依旧。回望威海一中百廿历史,兴学强国、励精图治、尊重兴趣、放飞梦想、不怕挫折、坚忍不拔……这些已经成为威海一中的责任担当与文化底色。面对教育发展新形势、新挑战,威海一中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守正创新,接续奋斗,让学校从沧桑的历史走向更加光明的未来。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