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行业聚焦 >

对制造“容貌焦虑”现象要依法遏制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2021-09-02 08:42:19

市场监管总局近日发布《医疗美容广告执法指南(征求意见稿)》,面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征求意见稿明确提出,医疗美容广告属于医疗广告,不得制造“容貌焦虑”,生活美容机构等非医疗机构不得开展医疗美容广告宣传。

“容貌焦虑”在现实中一定程度存在,也正因此催生着相关产业发展。比如,电商平台上出现了“颜值打分师”,一些整形机构推出了AI颜值测评师。据《2020医美行业白皮书》统计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新增医美机构数量高达5150家,医美市场规模高达1975亿元。甚至出现了切胃、精灵耳、小腿肌肉阻断术等奇葩手术。

须警惕的是,资本市场中存在的乱象。大量的心理暗示广告投放到市场,刻意放大焦虑,吸引来的顾客则带动整个产业链的发展;有些机构并没有相关资质,甚至不乏美容变毁容事件的出现。故此,强化市场监管亟待引起重视,对医疗美容广告乱象进行有效规制,对制造贩卖“容貌焦虑”的不法机构给予精准打击。

此次市场监管总局出台《医疗美容广告执法指南(征求意见稿)》,其中就列举了重点打击的各类医疗美容广告乱象:制造“容貌焦虑”,将容貌不佳与“低能”“懒惰”“贫穷”等负面评价因素做不当关联或者将容貌出众与“高素质”“勤奋”“成功”等积极评价因素做不当关联。可以说,这就是在向制造“容貌焦虑”行为宣战。

同时,相关知识的普及同样很重要。虽然在现实中不乏因颜值改变找到爱人、找到工作的,但相关调查研究显示,因颜值改变命运的还是极少数。如今的医美行业夸大了颜值对于社交、工作以及金钱的重要性。故此,一方面市场监管部门当加强消费警示,以引起消费者的注意;另一方面相关科普同样需要跟进,以规避人们对颜值的错误认知。

此外,对容貌歧视现象也应坚决抵制,比如,有HR就表示,企业对求职者的评价已经扩展到身体、生活等层面。多名HR表示,如果求职者在学历、履历和能力等方面不相上下,企业方会优先录取颜值高的人。这样的“用人观”显然有失偏颇,所以,企业不应该搞容貌歧视。劳动监察部门对容貌歧视现象更须依法打击。

于个人而言,应该端正心态,谨防被容貌焦虑毁掉自我。同样,不能把“容貌焦虑”传染给孩子。此前媒体报道的现象就值得警惕,考拉海购发布的数据显示,2020年儿童彩妆消费同比2019年增长了300%。近年来也涌现出小孩做美妆博主的现象,不难发现,“容貌焦虑”所带来的危害是潜在与巨大的,因此更须坚决抵制。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