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企业新闻 >

沪剧飞越七号桥时长「上海虹口越剧团」

来源:   2023-06-06 16:16:36

戴平

漕宝路、蒲汇塘路,如今已成为上海市民两条熟悉的马路。这里熙熙攘攘,你来我往。但在72年前,漕宝路的七号桥附近,还是一片村庄。这里有一段鲜为人知的故事。蒲汇塘水蜿蜒流淌,飘零着战士的血水和亲人的泪水。

1949年5月27日,上海获得解放。我们得知的信息是解放军没有向中心市区打炮。但这不等于说,解放上海没有战士伤亡。在进入上海市区时,解放军在上海西大门经历了激烈的战斗。漕宝路是进入上海市区的一条重要通道。漕宝路七号桥成为上海西郊的一个重要战略要点,国民党守军在七号桥北侧构建了一座三层钢筋水泥碉堡,并以其为母堡,沿蒲汇塘一线及镇郊,构筑了34个呈立体层次的钢筋水泥碉堡作为子堡。5月15日,解放军27军先头部队攻占七宝,19日向漕宝路七号桥碉堡发起攻击,遭到国民党军负隅顽抗。激战三天后,解放军由于及时拿到了碉堡的布防图,对碉堡阵地实施猛烈轰击,成功穿过蒲汇塘,飞越七号桥,打开了解放上海市区的西大门。七宝镇人民政府于1995年11月在此地建造了纪念碑,被命名为爱国教育基地。

这也是一段血写的历史。回顾解放上海的历史,我们不要忘记补记这一笔。我开笔写剧评,先写这大段背景文字,为的是论述《飞越七号桥》的特殊历史意义。

在闵行区委、区政府的指导下,新东苑沪剧团上演的沪剧现代戏《飞越七号桥》,第一次把这段悲壮的的历史搬上了舞台,取得了出乎意外的成功。这是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献演的又一出好戏。有的专家指出,如果好好加工,这部戏有望成为一部新的《芦荡火种》。这出戏邀请熟谙戏曲特点的卢昂任总导演,他运用了舞台的各种手法:开合的空间、铿锵的声腔、明快的节奏、律动的音乐、变幻的光效、紧张的气氛、动人的情节,把他们有机地组合在一起,使《飞越七号桥》发出了可贵的艺术光芒。

新东苑沪剧团团长沈慧琴原是七宝人。她说:“我小时候,就知道当年解放上海时,为了攻下七号桥碉堡,这里牺牲了不少解放军战士。”后来,沈慧琴拜诸惠琴为师,对沪剧情有独钟,一直想把七号桥的英雄事迹搬上舞台。如今,优秀的民营企业家、社会活动家沈慧琴创建了上海新东苑沪剧团,得以如愿以偿,在舞台上歌颂解放七宝这段悲壮的历史。

编剧将72年前这场兵临城下、七宝镇发生的你死我活的斗争,汇集到镇上一个普通家庭之中。通过女主人公赵春梅以及她身边人物的转变和成长,展现面临上海解放这一特定历史进程中的民心向背,传递“得民心者得天下”的道理。这是一个很有艺术价值的创意。艺术真实建筑在历史真实的基础上,更有可信性和可读性。赵春梅是七宝镇一个爱国商人,开了一家“陈记棉布坊”,希望安安稳稳地做生意、过日子,但是国民党的兵痞来布店抢布匹、烧房子,使她无法生存。赵春梅和地下党的小学老师黄素秋是好朋友。赵春梅在黄素秋的影响下,思想感情倾向于共产党。她懂得共产党为百姓好,国民党已经丧失民心。她的儿子陈飞龙到北平学工程设计,一年没有消息,突然在解放七宝前夕回家,他劝说母亲到外面去避一避。因为陈飞龙被国民党白团长看中,当了国军的碉堡设计师。他要在这里建造一座三层钢筋水泥碉堡的母堡和一群子堡。白团长不惜把附近15个村庄的房子全部烧掉。而准儿媳李宝贞则同地下党一条心,期待与陈飞龙成亲,但未能如愿。这也成为戏开始的一个悬念。

随着剧情的进展,观众发现,母与子,儿与媳,现在成了矛盾冲突的两端。这个矛盾是你死我活,不可调和的。当赵春梅知道这个碉堡群是自己的儿子设计的,怒火中烧。她决定和准儿媳夜探军营,劝说儿子交出碉堡的布防图。戏剧冲突在这里达到了高潮:“炮声震天响,碉堡肆虐狂。亲儿亲布防,亲人遭祸殃。”这一场戏,情和义的矛盾,正和邪的矛盾,都围绕着这份布防图展开。

戏曲表演艺术的核心是演员用程式化的语言、唱腔、动作、技巧来表达情感,推进剧情。沪剧以极富上海地方特色的演唱,同时揉合了其他剧种、曲种的旋律,国家一级作曲汝金山首次引入越剧、京昆、评弹等姐妹艺术曲调,使该剧的音乐格外动听。沈慧琴在《飞越七号桥》中的唱演细腻真挚抒情,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她在军营中的那段母子对唱、剧终赶路时的大段独唱,声情并茂,继承并发扬了诸惠琴唱腔婉转优美的特色,紧贴角色和剧情的需要,以情制腔,达到了绘声绘色、丝丝入扣的境界。沈慧琴又吸收了丁是娥唱腔的稳重质朴、清新明快的艺术营养,在剧中发挥戏曲写意手段,以时空虚拟变幻方式,呈现赵春梅只身送布阵图的心路历程。

在戏的第六场,在隆隆的炮声中,赵春梅手中紧攒图纸,冲进茫茫黑夜。敌人追来,宝贞反向疾奔,引开敌人;白英杰以枪顶着飞龙,喝令春梅送回图纸。赵春梅是走,还是留?是送,还是回?在这里,她的焦虑、她的不安、她的担忧,通过她的匆匆行走,得到充分的表演。赵春梅面临着生与死的抉择。思之再三,她选择了前者:走。赵春梅决心把布防图送到解放军手中去。沈慧琴坚定地唱道:“目睹惨象揪心肠,脚不停息神游荡。铁民救我含笑亡,素秋柔肩护家乡。共产党人救百姓,百姓反哺甘倾囊。眼见那,图纸将送达,碉堡灰飞扬,飞越七号桥,上海迎解放。”这大段唱,把戏引向了高潮,赢得了观众的满堂掌声。沈慧琴的演唱水平、塑造人物能力,在这台戏中也有了一次“飞跃”。

这部原创红色题材沪剧由著名沪剧表演艺术家陈瑜担任艺术总监,一级演员吴梅影、李建华等名家和优秀青年演员顾恺等加盟,更提升了这部戏的艺术水准。闵行区的一家民营剧团敢于创排这样一部大戏,并获得了成功,说明上海的民营剧团的实力正在一天天壮大,前景可喜可贺。

作者:戴平(作者系上海戏剧学院原党委书记、教授)

编辑:范家乐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