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新闻 >

大学生放弃高薪回家当农民「最后一批90后离开大学」

来源:   2022-12-14 10:15:57

三湘都市报记者 王智芳 通讯员 陈曦 视频/张志伟 王智芳

“阿姨,最近身体怎么样?有什么需要帮忙的,尽管讲。”7月9日,衡阳市衡阳县大安乡延寿村综合服务中心,“90后”村支书正在与村民拉着家常。

体型单薄,嘴角向上微微扬起,穿着朴素大方,鞋上还沾着湿软的泥土,古老的村庄在她的感染下多了份朝气。她就是延寿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主任曾恩,土生土长的村里人,大学毕业后辞去大城市的高薪工作,成为家乡“当家人”。

“逆行”:“90后”女大学生回乡逐梦

1990年出生的曾恩,是土生土长的大安乡延寿村人。大学毕业后,22岁的她怀揣着梦想和希望南下入粤,成为成千上万“广漂”中的一员。在广州打拼的三年,凭借着勤奋和敬业,一步步从普通销售晋升成为店长。

虽然有不菲的收入,但她心中始终牵挂着家乡。“每次回村探亲,村里基本都是留守儿童和老人,很少看到年轻人。”曾恩说,在外漂泊的几年,活力四射的大都市和“空荡荡”的家乡形成的强烈反差,让她很不是滋味。把家乡建设好的想法,在心中慢慢发芽。

2015年,曾恩毅然辞去广州的工作,回到家乡。“原本想回村里工作,当时有亲友在村上任职,我选择了回避。”曾恩决定前往湖南农业大学学习“充电”。

从湖南农业大学毕业,曾恩开始了在家乡的第一份工作——衡阳县紫竹轩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社工。“为留守儿童和老年人、低保对象等特殊群体提供服务。”曾恩说,工作需要调解矛盾,培养了她的沟通协调能力。2020年11月,她开始担任延寿村党支部书记,成为衡阳县最年轻的女村支书。2021年3月,曾恩通过选举当选为延寿村党支部书记和村委会主任,“掌管”起村里大大小小的事情。

突破:从“娃娃干部”到“曾书记”

“90后”的曾恩走马上任后,与村民心中“老书记”的印象不同,扑面而来的是活力与朝气。外界也不断传来质疑的声音:“‘90后’能当好我们的家吗?”

“农村工作琐碎繁杂,大事没有,小事不断。”曾恩说,村里孤寡老人、留守儿童多,工作很细碎,为了改变群众给她贴上的“娃娃干部”标签,只能加班加点地干,用勤奋和实干争取群众的肯定与信任。曾恩的工作态度改变了村民对她的看法。“这个小妹子很不错!做事负责扎实。”56岁的村妇女主任聂爱云这样评价。如今,村民们看到她,老远的就会叫上一声“曾书记”。

延寿村属丘陵地区,水利设施落后,周边没有可直接供水的水库,只能依靠村里的几口池塘、几条水渠解决村民的日常生活用水和农业灌溉。由于缺水和经济效益等问题,农户们都不愿意种植双季稻,村里的水田全是单季稻,还有不少抛荒田。为改变这一现象,曾恩带着村支两委的干部,挨家挨户上门沟通,耐心讲解补贴政策,化解农户的疑虑。终于,在2021年4月,延寿村双季稻生产实现“零”的突破,所有抛荒田也全部复垦复种。

目前,延寿村共有200余亩油茶林、50亩沃柑园以及20亩青蛙养殖基地。

目标:让村民的日子一天更比一天好

“村里条件不好,年轻人大多都选择外出打工挣钱。”曾恩说,目前留在延寿村的年轻人不到10%,村庄“老龄化”“空心化”越来越严重。她想转变这样的局面,这也是她回家乡的初衷。

铺设水泥路、新建文化广场、亮化工程,建水塔解决村民的饮水问题。在曾恩和其他村支两委干部的努力下,村民们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不断提升。

如何吸引年轻人回乡?谈及下一步的规划,曾恩表示,在巩固现有种植规模的基础上,进一步引进果苗,扩大种植面积。此外,延寿村将联合邻近的育塘村和邹岗村,共同将西面的邹岗山打造成为文化旅游景区,发展壮大乡村旅游业,让村民们能在家门口吃上“旅游饭”,吸引更多的年轻人回家乡创业、就业。

“村里给了我‘当家’的机会,我不能辜负大伙儿的信任。”曾恩说,她希望能把延寿村建设成乡风文明的美丽乡村,让村民的日子一天更比一天好。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