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海外地产 >

薛城家乡老味道「老宜春味道」

来源:   2024-01-13 08:16:39

有一种味道,远隔千里,却让你牵肠挂肚

有一家老店,沧海桑田,仍为你守着店门

走过天南海北,尝遍山珍海味

念念不忘的还是这老店味道

目录

艳红米线丨洪洼拉面

张九糁汤丨杨四狗肉

春蕾牛肉面丨北门口粥、油条

南石羊汤丨张范牛肉汤

▶艳红米线丨开张年份:1997年

王大姐,今年39岁,艳红米线的老板,她算是个“女强人”。22年的苦心经营让“艳红米线”这块招牌早已家喻户晓。

王大姐的老家在济宁邹城,最早来薛城的时候是因为打工。她的弟妹多,而她又是老大,重担就自然落在了她的身上,她说:农村的孩子去城里打工就算是享福了。

学做米线是在1993年,1997年自己开始在马路边摆摊卖米线,后来又在火车站旁摆了5年,王大姐说那个时候一年最多也就挣个一百二十块钱,其中的艰辛可想而知。

在这几十年的坚持里很多顾客和王大姐成为了要好的朋友,有的客人甚至吃了十七八年。“干了这多年她更是学会了察言观色,对老顾客的口味也是了如指掌,辣不辣,香菜放不放,心里更是清楚的很。”王大姐说道。

位置:薛城永福南路,薛国文化园内。

▶洪洼拉面丨开张年份:1992年

“洪洼拉面”最早是叫“正味拉面”,由老人的岳父提笔而写,后来这个牌子不知去向,可能是让人偷了去,也无从找寻,索性就又换了一个招牌。

九十年代,在薛城卖拉面的屈指可数,老人生意开始于1992年,只要早上一开始卖就几乎不再有停歇的间隙,老人说,那个时候做苦力的多,吃起面来一碗都不够,茶叶蛋有的人一顿就能吃六、七个。一天最多的时候茶叶蛋也卖过三四百个。

老人不光拉面做的好吃,茶叶蛋也是他们店里的一大特色,有的人还为此连起了顺口溜:”在洪洼喝拉面,不吃茶叶蛋,就是个遗憾,就是个遗憾。“

16年前,老人有过想要放弃的念头,当时由于人工和面太过劳累,经常早起晚睡,风吹日晒,冬天手裂出血,下着雪也在干,身子有些吃不消,再加上刚买的和面机不会用,把手指搅掉一个,更是心灰意冷,不过停了几个月,为了生计,就又干了起来。

坚持到现在,条件好了许多,有了店面,夏天热不着,冬天冻不着。每天都能和老顾客拉拉(聊聊)家常,这已经算是很好,老人说:人不能太贪心,贪心的一定做不成好生意。

年岁不饶人,由于身体原因老人把店交给了自己的儿子,但他还是每天来到店里帮儿子做些力所能及的事,不愿离拉面太远。

位置:永福北路,洪洼

▶张九糁汤丨开张年份:1990年

很多薛城人在早上有个习惯:到“张九糁汤”喝糁吃包子,细碎的蛋黄,浓浓的鸡汤,放上一点香菜,滴上几滴香油,那味道用枣庄话说“简直了!”,吸溜吸溜,碗底的麦仁一颗不剩。一碗下肚,能量瞬间饱满,如此开始一天的生活,也许是薛城人独有的享受。

“张九糁汤”,已有25年的历史, 老板1990年来到此地,从租房子做起,一直到如今。

老板今年已46岁,闲暇的时候,喜欢和朋友聚一聚,喝喝酒,生活自在。这25年来算是没从事过其他行业,只专心的不断在做一件事:备料、烧汤、迎客。

问起老板的期望,他只说:希望所有的人都能常常来喝糁汤,让这个味道传的更久远些。

位置:薛城黄河西路

▶春蕾牛肉面 丨开张年份:1990年

刘福勤,64岁,“春蕾牛肉面”的老板。在薛城,你也许不知道刘老的名字,但没尝过刘老手艺的人确实不多。年轻时,刘老做过很多行当,干过电气焊、也搞过饲料,用刘老自己的话说:就是没有“板正”种过地。

说到与面的缘分,最早是刘老孩子的大舅做这种面,先是在上海,后来又回到山东,生意做的一直是有声有色,刘老偶然一次拜访觉得很好,便从大哥那里学来了这门手艺,想着平时煮煮牛肉,闲时喝喝小酒,倒是自己喜爱的一种营生状态。

1990年阴历的十月初九,这一天刘老从苍山老家来到薛城,简单准备了些桌子板凳,便在老二十九中旁支起了面条摊子,凭着真材实料,本分经营,刘老从街边小摊做到自有店面,当初不会想到这一干就是25年。

25年对于薛城来说不长,但近几年的城建就已让这座小城沧海桑田,老二十九中拆了,刘老的店也搬了地方,原来乡邻们吃面的位置以后就是万达广场了;当年排队吃面的同学们已经是握着咖啡杯走在繁华街道的摩登人儿;“少放肉,多放面”这种穷小子的要求不会再有;曾经那位踌躇满志的苍山青年现在也已是儿孙满堂的薛城老人。

...

看过时光流走,难免教人感伤

走出店门,回望刘福群老人

他和25年前一样,仍是煮着肉 喝着酒

想想时下流行的那句:“不忘初心”,也许刘老25年前就早已明白..

位置:薛城永兴路与科苑路(原长青巷)交叉口往北,区委西侧

▶杨四狗肉丨开张年份:1986年

杨伯1986年开始从事狗肉生意,细细数来也有29个年头,卖过烧鸡和猪头肉,后来由于行业不景气就转手研究狗肉,从而自己研制了一套配方,被顾客认可,赢得青睐。

杨伯说,这个狗肉,最重要的还是在选狗上面,年龄太小和太老都不行,品种不对口也不行,家养狗即可,煮出来的狗肉香,易入口,其次是火候,大火,中火,小火,必须拿捏准。

问到经营如此之久的秘诀,杨伯说的最多的就是诚信和厚道。

聊天时,很多老顾客在买卖间隙也不忘打趣杨伯,杨伯也嬉笑着和他们开着玩笑。杨伯说:有的老顾客跟从了我几十年,从我卖烧鸡的时候都跟着我,一直到现在,就像自己的家人一样。

聊到未来,杨伯的愿望也很简单:希望孩子能把这门手艺继续传承下去。

位置:薛城黄河西路

▶粥、油条(北门口)丨开张年份:粥1980年 油条1993年

张裕宝老人,今年已将近70岁,老人依然清晰记得第一次摆摊卖粥是在1980年农历的九月十三。老人的粥,只有在早上卖,天冷的时候八点半基本上就收摊回家,经营至今已有35年的历史。

老人以前是在生产队里工作,后来跟着父亲学得这门手艺,老人的父亲已经是99岁高龄,身体十分硬实,可谓是辛勤劳作、福气满盈的一家。

旁边就是王维顺老人和老伴卖油条的摊位,来喝粥的顾客,总不忘买几根油条。几十年的相处,让王维顺与张裕宝两位年龄相仿的老人成为了至交。

王老以前干过建筑队,老伴卖煎饼,后来老人跟着四弟学着做油条,就做起了这个生意,从1993年开始,细细数来也有25年的光阴了。

王老和老伴相濡以沫了几十年,采访期间老伴脸上始终挂着淳朴笑容,人们说的“白头偕老”,应该也就如此吧。

老人们数十年如一日,在这条街从未换过地方,即使他们身后的小城不断的拆迁、新建,但他们都从没有想过离开。

两个摊位,一锅粥,一筐油条,富足了自己,也温暖了薛城人的早晨。

位置:薛城黄河西路

▶南石田传信羊汤 丨开张年份:1978

南石,枣庄的一个小镇,在这里你可以看到沿着河岸两边叫卖的小贩,随处可见的摊点,熙熙攘攘的人群,如果你赶的巧,正好又是逢集,你可以把车停在一边,徒步往里走,张家的狗肉,胖嫂的米线,马大姐家的猪头肉,随便一家的手艺,定会让你赞不绝口。其中,“田传信羊汤馆”更是当地家喻户晓的美味。

田传信,68岁,羊汤馆的老板

要说田老和羊汤的渊源,那还得从他年轻时说起,他以前在焦化厂上班,他的儿子喜欢喝羊汤,有事没事都要扒着田老的口袋要钱喝羊汤去。田老心想老是这样也不行,后来,田老在焦化厂索性辞职,1964年跟着父亲学做起羊汤,干了没几年,正好赶上“文化大革命”,停了有老些时间。

在1978年田老重整旗鼓,又因为他的顾客得了气管炎,在他那喝羊汤,把这个多年来的毛病喝好了之后,更加的鼓舞了田老继续下去的信心。

闲暇的时候,给邻里的老人下下象棋,打打扑克,还有一个几十年如一日的习惯,那就是看天气预报,因为第二天的天气决定羊肉准备的多少。

可能很多人不知道田老是干了三十多年的人了,从强壮的青年人,到花甲的老人,这三十多年的风风雨雨,坎坎坷坷,只有田老自己心里最清楚。

位置:薛城·南石老街

▶张范牛肉汤丨历经三代

这家店有长达祖孙三代的传承历史,当我们前去了解它背后的故事时,爷爷已经不在了。

详细的询问得知老人是在82岁去世的,现在的店主说,他的爷爷在五、六十年前就开始了牛肉汤的生意,老人自己研制了一套秘方,后来传给了他的父亲,他的父亲又把这套秘方传给了他。

老人临终的遗愿就是让他们把这家店继续传承下去。现在的店主也谨记爷爷的教诲,去南昌读完大学,紧接着掌管了这家店。

后来,也算不辜负老人的心愿,这家店被评为了十二大“枣庄特色名店之一”。

第三代传人已有27岁,谈及他爷爷的过去,很多记忆也模糊了,但他爷爷的心愿他是牢牢的记在心里。

眨眼瞬间,几十年匆匆别过,这份味道仍将继续传承。

位置:薛城·张范

▷结语◁

八家老店,八段故事

每段故事都离不开顾客的溺爱、亲人的陪伴、自己的坚持

过往的人群,变幻的小城

似乎一切都在变,唯有这老店的味道却越熬越浓

来源:薛城街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