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房产频道 >

致理想社区居住者的三封信③:构筑社区 我们需要什么样的“邻居”

来源:   2023-05-09 10:16:34

社区是人们居家的原点,是感触城市温暖的所在。一次次从家出发,一次次回到社区,忙碌的你,是否发现有些变化不期而至?

我们身边的社区,时不时会冒出一个个新“邻居”,带给我们欣喜。

它可能是一家新来的环保机构,让我们的社区变得更整洁干净;或是一家教育培训学校,让家人不再为孩子放学早发愁;可能是新开的一个社区养老院,让你不再为无暇照顾老人担忧;或是新开了一家无人超市,下班扫码就能买到净菜,做一顿可口晚餐……

成都大禹社区生活美学馆·悦众空间 图据VCG

“世界最佳居住城市”温哥华,用“完善社区”理念通过更多设施完善的社区建设重塑区域增长。社区提供更多的多样性、机会和便利,使居民的工作、生活与娱乐无城长途通勤。鼓励公共交通,降低对私家车的依赖。温哥华推行“宜居区域战略计划”二十多年,在世界上产生了深远影响。

无论中外,理想社区的名称概念虽然不同,但都包括共性特点,即宜人的社区环境、多元便捷的交通、完善的教育医疗养老商业娱乐配套。这些公共服务与其背后的商业化逻辑,一同构筑社区。

理想社区,藏于公共服务中。

完善的公共服务,是人们对理想社区的朴素想象,引发人们的强烈共鸣,也成为国内城市最现实的实现路径。在这里,人的感受、人的需求、人的发展成为社区建设的逻辑起点。在这里,生活场景、消费场景、创新场景融合叠加,带给人们美好的体验、幸福的感知。

有研究证明,市民的大部分活动半径,是所在社区的15分钟步行距离内,大部分事务也在这个范围内完成。面对人口过度拥挤、交通日益拥堵、环境质量下降、服务供给不足等“大城市病”,进一步将资源下沉为社区赋能,于是15分钟公共服务圈(生活圈)成为了城市、市民共同的追求。北京、上海、成都、广州、南京、武汉、西安等城市,许多城市都在推进。

成都市新桥社区兴元绿洲小区,居民可刷脸进出小区 资料图

但现实与理想的落差高悬,又提醒人们“达到理想不容易”。上海城市总体规划(2017-2035)提出“将生活圈作为社区公共资源配置和社会治理的基本单元。”按照相关的标准,以家为中心的步行可达范围内,都有较为完善的养老、医疗、教育、商业、交通、文体等基本公共服务设施。

社区智能体检设备

而一份调查报告显示,总体来看,这一生活圈的平均面积为3.1平方公里,平均半径1公里左右。在随机采样的1万个样本小区中,六项全部达标的小区仅占12%,而有44%的小区达标类型甚至不足三项。

先行城市的“破题与解题”表明,公共服务圈建设任重道远,它需要政府与全体市民为之共同努力。而公共服务所着力营造的,就是一个个理想社区单元。

国际化社区桐梓林社区设立了“外国专家书屋” 资料图

理想社区,需要商业化逻辑。

发端于丹麦的“联合居住”理念,社区规划鼓励居民互动,强调居民参与设计过程,以及居民自我管理。这种共享型模式,生发出共享社区理念,影响着越来越多城市。

国情有不同,理念可互鉴。国内社区建设,需要政府主导、市场主体、商业化逻辑,形成社会合力及可持续发展。与社区同行,NGO(非政府组织)、社会企业、专业化公司三重力量不断壮大,开创商业化的“新邻居时代”。

这样的邻居,是不断成长、深耕社区的NGO。在全国百强社会组织最多的广东,许多社会组织参与到社区服务。在成都,220万志愿者参与社区发展治理。

“爱有戏”社区文化发展中心,十年前从锦江区水井坊街道起步,到如今进驻成都六大主城区,还延伸至温江、新津、双流和雅安等区域的街道社区,已成长为全国百强社会组织。

其服务的领域,也从早年的关注老年人晚年生活,拓展到关注困境儿童、青少年发展、社区文化建设等方面。

“爱有戏”在水井坊社区举办关注困境儿童主题的义集 资料图

这样的邻居,是转型发展、开启公益2.0的社会企业。与商业企业和NGO不同,社会企业的特点一是以协助解决社会问题、改善社会治理、服务于弱势和特殊群体或社区利益为宗旨,二是以创新商业模式、市场化运作为主要手段。通俗而言,社会企业就是在养活自己的前提下做公益。

在社会企业发源地英国,正因很多NGO遇到可持续发展的瓶颈,转向以企业的形式、商业的手段继续解决社会问题,社会企业大量诞生。而国内社会企业,也呈现出“企业公益化的转型模式”和“公益市场化的转型模式”两种主要模式。

第一个在全市层面推行社会企业的城市,第一个将社会企业字号写入企业注册名的城市,第一个推出社会企业章程备案的城市……成都正构建社会企业发展生态圈。在成华区和美社区,转型社会企业“创女时代”提供的高品质专业服务,受到社区居民的欢迎。

社区是社会企业的土壤,社会企业则兼具可持续性和市场化优势。

和美社区党群服务中心

这样的邻居,是构筑生活基线的专业化公司。民生建设需要多元共担,各司其职。年初印发的《关于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务标准体系的指导意见》明确,要从国家、行业、地方、基层4个层面构建基本公共服务标准体系。

其中,地方国企承担着建设、运维民生项目的功能。成都在教育、医疗、绿道、文化体育、生活服务等民生重点领域,组建五家国有专业化公司。一所所学校、一家家菜市、一条条绿道……将越来越多地出现在社区周边,服务市民高品质生活需要。

市民是社区的主人,也是城市的建设者。生活于社区,日常烟火,日子更觉踏实;依托于社区,心怀远方,更有前行动力;共建于社区,同心合力,城市更加美好。

红星新闻评论员 文阳

编辑 陈怡西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