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行业聚焦 >

贺雪峰农村研究「农村教育的未来面貌」

来源:   2023-05-15 16:16:37

贺雪峰,武汉大学社会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ABSTRACT

摘要:

当前,中国农村养老主要依靠家庭。在城市化和人口快速流动的大背景下,仅靠家庭已经无法完全满足农村养老需求。农村养老应当基于三个原则:低成本、原住地以及互助。以H省F县养老实践调研为例,可以看出不同养老实践各有利弊,以村庄为依托的互助养老模式具有五个显著优势。要借助熟人社会中村社共同体的优势,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农村养老制度。

关键词:老龄社会;农村养老;互助养老;家庭养老

原文出处:贺雪峰.农村养老实践模式及其应对——以H省F县调研为例[J]求索,2022(3):13-20.

一、导论

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已提前进入老龄社会。在城市化背景下,农村年轻人大量进城,中老年人留守农村,农村老龄化问题其实远比城市严重。中国部分农村老年人尚未纳入到高水平的养老保障体系中,农村基本养老保险每个月只有不足百元,远远不能满足体面养老的需要。同时,中国传统农村养老主要依靠家庭养老,在过去相对稳定封闭的时期,农户家庭结构完整,基本上没有家庭分离,家庭养老相对较有条件。当前,农民家庭存在普遍的家庭分离,这对家庭养老构成了严重挑战。

目前,农村养老问题已成为一个必须认真研究和亟待解决的问题。一般来讲,当农民失去在城市就业优势时,他们不愿与子女在城市共同居住生活,而是愿意回到村庄,与土地结合起来,过相对自在的生活。甚至有农民讲,到60岁再回村种田就是回到了人生的“第二春”,因为这个时候不再有家庭压力:父母去世了,子女成家了,他们唯一要做的就是过好自己的日子,虽然他们在城市务工已无年龄、体力优势,与土地结合起来种田却是完全没有问题的。农忙种地、农闲打麻将跳舞的日子还是蛮值得期待的。即使年龄再大,参加农业生产也可能力不从心,只要他们生活还能自理,他们在农村的养老也就还不错。当然,最大的问题是失能之后怎么办。

学界和政策部门关于农村养老有很多讨论。目前,农村基本养老保险与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尚未并轨。《2020年度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20年城镇职工养老保险领取人数是1.2762亿人,领取了5.13万亿元养老金,平均每人每月养老金3349.9元。而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的领取人数是1.6068亿人,领取养老金3355亿元,人均每月为174元。若按城镇职工养老保险水平计,由国家财政给城乡居民发养老金,国家财政每年得增加支出6万多亿元,这相当于中国财政收入的1/3以上,显然压力很大。

将来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待遇还会提高,但幅度尚未可知。因此,当前农村养老仍然主要得靠家庭,靠农村老年人自己。一般来讲,只要生活能自理,农村养老并不存在问题,最大的问题是生活不能自理情况下如何有相对高质量的养老保障。任杰慧认为,农村养老最好的办法是原地养老,这样就可以让老年人保持与社会的有机联系,从而提高养老质量。福建、广东、江西等宗族型地区,农村发展基于宗族的互助养老比较容易,很有潜力。李永萍等学者有大量关于福建基于宗族互助养老的案例研究。河北肥乡县在全国最早推进农村互助养老,主要是基于村庄基础。农村互助养老具有“离家不离村、离亲不离情、养老在乡村、享受家门口”的特点。

总体来讲,农村养老应当基于三个原则:第一,低成本;第二,原住地,即不脱离村庄熟人社会,不脱离农村自然生态环境,不脱离农业与土地;第三,互助。现在的问题是,虽然从河北肥乡县发源的互助养老已实践20多年,却一直没有在全国推广普及,而当前现实又特别需要回应农村养老问题。2019年12月,笔者到H省Y市F县调研了农村养老问题。该县目前有着十分丰富的养老实践,本文拟通过对F县不同形态养老实践的讨论,回应学界既有研究,探讨未来中国农村养老之策。

F县养老主要有机构养老、互助养老和家庭养老三种。机构养老又分为民办养老与政府办养老,民办养老中有相当高端的社会资本投资的康养一体养老机构和数量众多的民办非企业私人养老机构。政府办的养老机构主要是县一级的福利院和每个乡镇都有的敬老院。乡镇敬老院主要是为农村无子女孤寡老人提供养老服务,也为其他农村特困群体提供服务。F县农村互助养老有两个典型,一个是G村由村集体主导建设的互助养老,另外就是在整个Y市正在推行的村庄幸福食堂。家庭养老方面,F县是比较典型的传统宗族型地区,有比较好的赡养老年人传统,家庭养老质量也较高。总的来说,当前F县农村养老有着相当丰富的探索,也积累了很多很好的经验,存在的问题亦值得深入讨论。

二、F县的机构养老

F县地处H省西北部,面积1935平方公里,辖16个乡镇(场),人口30万。2018年,全县生产总值130.16亿元,财政总收入20.5亿元,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2.78亿元。F县机构养老包括政府主办、企业主办和私人主办三种。

(一)乡镇敬老院

F县共有16个乡镇、15个敬老院。目前共收591名孤寡老年人,主要是无儿无女的高龄老年人、五保户。一般来讲,只要身体健康,五保老年人仍然愿意住在村里,自己种点田,国家每季度发放1035元特困救助金。五保户失去生产能力尤其是丧失生活自理能力后,一般都要到敬老院。乡镇敬老院一般有院长、副院长、会计,聘用若干护理人员。五保户进了敬老院,特困救助就不再发给个人,而是留给敬老院统一养老。当然,每季度1035元特困救助金远远不够支付敬老院的支出,政府每年都要为敬老院提供比较大额的补助。同时敬老院也会组织老年人种菜、养猪。敬老院还会安排相对年轻的老年人照顾生活不能自理的老年人。

国家对正规养老机构有严格的消防要求。2017年,H省13部门联合印发《H省养老院服务质量建设专项行动实施方案》,提出115项达标要求,除建筑面积低于300平方米、床位少于10张的小型养老机构不需要配备专门消防设施外,其他养老机构必须三年内达标,不达标一律关停,其中消防设施配套是最重要也最费钱的。2018年,F县花费480万元为15个乡镇敬老院配备了消防设施。从当前来看,乡镇敬老院养老质量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农村五保户除非生活不能自理,一般都不愿意进入敬老院养老,而是愿意在村庄散养。

(二)康养综合体

2017年,港商投资在F县建设了一个高档康养综合体,其中一期二期投入6000万元,综合体占地50亩,建筑面积达4万平方米。建设用地由政府按每亩10万元划拨,位于南城区,区位良好。政府每年给综合体20万元运营补贴。目前正在投资建设三期项目,主要是建配套的康养医院,规模是医疗床位100张,护理床位60张。三期建设完毕,综合体将可接纳1500人养老。目前,真正入住老年人不足200人,主要是本地退休人员。

综合体设施比较完备,收费也高,以中高端老年客户为主,收费标准是一张床1700元/月,一个标间3500元/月,入住老年人平均年龄80岁,其中大约一半为生活能自理的老年人,20%为生活半自理的老年人,另外30%为失能老年人。失能老年人收费比标准收费有较大幅度增加。F县综合体目前聘有工作人员25人,一年工资支出约80万元,其中运营院长1人,年薪6万元;副总经理1人,年薪1万;护士长1人,年薪4万元;护理员12人,主要为当地50岁左右农村妇女,人员不稳定,每月工资2700元。另有门卫、保安、电工等10人。

按综合体负责人的说法,康养综合体一定要办医院,医院主要给来养老的老年人治疗,也可以对社会营业。入住康养机构的老年人一般都有医保,康养综合体治疗的医保渠道十分顺畅,从而保证老年人治病的方便。综合体为F县重点引进的民生项目,地方政府以10万元/亩划拨建设用地。来综合体养老的老年人大都是家庭经济条件比较好的退休干部。目前F县综合体项目正与当地家政公司联系,试图动员需要请保姆在家照顾的老年人入住综合体。

(三)民办养老机构

F县私人办养老机构非常发达,全县有8家办证的民办养老机构,每家养老规模在60~100张床位。另外有几十家未办证或办证后不达标而被要求关停的民办养老机构。这里重点介绍其中四家。一是阳光托老中心。系将过去养殖场改建而成,总投入大概200万元,其中仅消防一项即追加投入20多万元。有100张床位,入住76名老年人。2017年开始营运,2018年10月办证,共有护工等12人。托老中心负责人说,五年内不考虑盈利,只要能维持就不错。二是仁寿养老所。租废弃二层楼房带一个小院,投入约100万元,有床位50张,入住有老年人10多人,负责人加上护工一共3人。消防设施未达标,正在筹钱整改。养老所负责人说,只要入住老年人超过30人,养老所就可以盈利。三是X镇私人养老所。X镇建了新的比较高标准的敬老院,旧敬老院废弃,被私人以每年3万元租金租借办了民办养老院,目前有床位50多张,入住20多位老年人,负责人加上护工一共4人。四是摩西托老院。摩西村前任村支部书记与人合伙创办的养老机构,累计投入50万元,主体建筑面积约500平方米,两层小楼,空间相对封闭,可以供30多名老年人养老。摩西托老院建在村庄,独立空间,四周为稻田与水面。成立时间为2013年,2018年获得营业许可。2019年冬至这一天笔者到访摩西托老院,共有11名老人入住,全部为失能老人,有3人在前一天被家人接回家中过春节,春节后再来。目前工作人员为负责人加上两个护理。摩西托老院之前是合伙,因两个合伙人在托老院发展目标上有分歧,2018年底分开,前任村支部书记继续领办托老院,目前正对周边环境进行改造,以建设“休闲式托老院”,分出去的合伙人则租借G村幸福院场地另建了一个托老所。

从这些民办养老机构来看,入住老年人几乎都是80岁以上,年龄最大的有96岁。入住老年人收费分三个等次,即生活能自理、生活半自理、生活不能自理。一般包吃住和护理,生活能自理老年人每月收费1000元,半自理1500元,不能自理2000元。当然,这是一个大概的收费标准,具体还要看身体状况。有老年人入住,身体好,还可以协助养老机构做护理或打扫卫生等工作,收费可能就只要几百元,重度生活不能自理的老年人收费可能就要超过2000元。

民办养老机构主要集中在县城,原因之一是县城有比较多的可以出租的废弃场所,交通也比较便利,生活就医都方便。不过,县城环境比较复杂,在县城的养老机构必须封闭管理,养老机构老年人与自然环境高度隔离。办在县城的养老机构接受入住的老年人来自全县各地,老年人之前互不认识,入住后很难再建立相互熟悉的信任关系。相对来讲,摩西托老院建在农村,周边是稻田,环境比城市宁静安全且接触自然。同时,入住老年人也多为当地老人,老年人之间以前就比较熟悉,容易建立信任关系。民办养老机构聘请的护理员一般为当地50~60岁妇女,月工资2000元,相当辛苦,人员变换很频繁。

三、F县的互助养老和家庭养老

F县农村养老主要靠家庭,且95%以上是在家庭完成。除了家庭养老外,F县还有比较丰富的互助养老实践。

(一)互助养老

F县的互助养老主要是推行M市创建的村庄幸福食堂计划。F县所在的Y市计划2019年在全市建1000家村庄幸福食堂,又称“党建+乐邻”中心,其中F县72家。每家由县乡两级投入3万元,利用废弃村部、学校等场所改造建设。每个幸福食堂都由村干部与老干部组成理事会管理,村集体负责幸福食堂水电柴火和炊事员工资,每个老年人每月交200元就可以一天三餐到幸福食堂就餐。有些生活不能自理的老年人还可以由其他身体健康的老年人送餐。

C镇G村利用征地补偿款建设了一个高标准养老服务中心,总投入620多万元。G村养老中心占地10亩,建筑面积4800平方米,有标间79间,可以容纳158位老年人养老。G村养老中心聘请了两个管理人员,一名炊事员,管理人员工资为900元/月,炊事员工资为1000元/月,管理人员和炊事员都60多岁了,也在养老服务中心吃住。

入住G村养老服务中心的年龄条件是超过65岁,且生活能自理。生活不能自理就不接收。从实际支出来看,平均每个老年人生活费支出最少350元/月,养老中心曾按200元/月收取生活费,老年人普遍嫌贵,只有10多位老年人在服务中心就餐。后来降到100元/月,全村有40多位65岁以上老年人在服务中心就餐。目前全村接近一半65岁以上老年人入住养老服务中心,每月只需要出100元生活费。养老服务中心主要经费由村集体承担。因为不收生活不能自理的老年人,G村养老互助中心护理任务就不重,相当于幸福食堂,或党建+乐邻中心,只是因为建了较好的养老房间,可以让本村65岁以上老年人能吃饭住宿,但有很完善的娱乐设施。

F县学习江西省XY市幸福食堂经验,在村庄开办幸福食堂,为村庄中年龄比较大的老年人提供低价伙食,大大便利了农村老年人的生活,提高了农村老年人的生活质量,确实很值得推广。幸福食堂表面上看是由村集体主持办理的,实际上可以看作是农村老年人互助养老的新形式,因为管理人员由老年人民主推选产生的理事会产生,办事员由理事会聘用,且管理人员和炊事员一般都是本村老年人。参加幸福食堂的老年人自己也承担部分伙食费,只是民办公助,县乡村各级给幸福食堂一定补助而已。从F县实践来看,条件好如G村者,可以办很高质量的农村互助养老性质的幸福食堂,条件较为简陋的村庄也可以办满足老年人吃饱饭甚至吃好饭的互助养老基础上的幸福食堂。幸福食堂目前存在的问题是,无法为生活不能自理的老年人提供护理帮助。

(二)家庭养老

F县是宗族型地区,农村孝道传统浓厚,很少有老年人因为生活不能自理就自杀的。因为自杀会给子女带来不好声誉,且老年人认为自杀不是好死,不是善终,对于来世不利,也不能为子孙带来好运。

目前农村养老中,只要老年人生活能够自理,就可以有相对较高的生活质量。尤其是每个村建幸福食堂后,老年人吃饭有保障了,在村庄生活就会比较舒服愉快。问题是老年生活不能自理,子女又在外工作,如何养老就是一个大问题。大量民办养老机构在F县兴起,就是要应对家庭养老的不足。F县良好民风决定了家庭养老的较高质量,以及子女愿意在老年父母生活不能自理又无人照料时,花钱送老年父母到民办养老机构养老。当然,这也是F县民办养老机构兴起的重要前提。

四、农村养老实践中的辩证关系

农村养老绝不是一件小事。当前农民尚未纳入到高水平的职工养老保障中,一般农村老年人每月基本养老保险费较低,仅靠这个显然不够。因此,当前农村仍然是以家庭养老为基础。不过,农村家庭养老并非一到60岁就退休,然后由家庭成员支付老年人退休金,退休老年人拿着家庭成员(子女)支付养老金离开家庭去养老,而是一般父母与子女共同生活,同居共财,子女承担父母生活、治病等开支,父母有生产能力就仍然参加生产劳动。在农村,只要老年人有劳动能力,他们一般都愿意参加生产劳动,劳动可以带来收入,同时劳动也是证明个人价值的需要。也就是说,当前农村养老始于老年人丧失劳动能力之后。按农民自己的说法,现在农业生产条件较好,农村已是老人农业,70岁仍然可以是农村壮劳动力。只要具有劳动能力,农村老年人70岁都还不“退休”。70岁以后劳动能力渐渐丧失,生活可以自理,这些老年人往往会留有积蓄,子女也会支付一定钱粮,国家有农村基本养老保险,这个时候农村老年人消费不多,生活不错。在村庄熟人社会生活,住在自己家里,亲朋邻里关系都在,生活比较悠闲自在。农村老年人养老最大问题是在生活不能自理那段时期,那个时候可能不仅需要有大额资金支付医疗费用,而且需要有人陪伴照料。这是当前农村养老中仅靠家庭难以解决的问题,因为大多数农民家庭都存在子女进城进而与农村父母不住在一起的情况。大多数情况下,农村老年人生活不能自理时,子女要么将父母接到城市一起生活照料,要么不得不轮流回到农村照料生活不能自理的父母。生活不能自理的父母成为家庭拖累负担。在有一些地区,成为家庭拖累的生活不能自理的老年人可能选择自杀。F县老年人很少选择自杀,一些家庭子女无力照料陪伴父母,因此就有了强烈的将父母送至机构养老的需求,F县养老机构因此发展很快。

(一)不同性质的养老

从F县来看,有三种不同性质的养老。第一种是最值得关注也是F县发展最快的以照料生活不能自理的老年人为主的民办机构养老。第二种是康养综合体养老,和以家庭养老为基础的幸福食堂(党建+乐邻中心)。康养一体养老主要针对高端养老群体,这里的养老目标是让老年生活更有价值,因此就会有书法协会、老年大学和各种较高标准的运动场所。幸福食堂主要是为留村老年人提供生活便利,为生活能自理的老年人提供生活便利。

民办养老机构养老,入住的绝大多数是生活不能自理的老年人。这些失能老年人之所以被送入养老机构,主要原因是子女在外工作,缺少照料父母的时间,子女又愿意付高价将失能父母托养在机构。不过,从我们调研的机构养老情况来看,机构养老的托老质量不高,虽然可以解决基本温饱和护理问题,精神照料远不如家庭。离开村庄熟人社会进入养老机构的老年人,生活质量大幅度下降。

相对来讲,在康养综合体和以家庭养老为依托的幸福食堂,老年人有真正的养老生活,其中的关键是他们有精神生活。康养综合体收费昂贵,很少有农村老年人入住。结合家庭养老配合村庄幸福食堂,农村老年人可以保持熟人交往关系,比较受农村老年人的欢迎。现在的问题是,幸福食堂或一般互助养老往往只面向生活能够自理的老年人。或许,将机构养老中对生活不能自理的老年人的养老与互助养老结合起来,就可能形成农村养老新局面。

(二)机构养老与互助养老

机构养老尤其是民办机构养老,一般都是由个人租房子配设施,聘当地村民做护理员,再收取入住老年人养老费,收住的大都是年龄很大又丧失生活自理能力的老年人。F县绝大多数民办养老机构建在县城,注册为民办非企业。入住老年人收费相对都不高,丧失生活自理能力的也仅收2000元/月。因为护理任务繁重,民办养老机构很难支付得了昂贵的护理费,聘请护理人员多为当地50~60岁农村妇女,护理员队伍十分不稳定。民办养老机构收住生活能自理的老年人,收费可以很低,因为生活能自理的老年人可以协助护理生活不能自理的老年人,参与机构养老的管理与护理工作,比如门卫。

民办养老机构是正式机构,必须要经过上级审批核准。一些老年人安全意识差,出现事故尤其是火灾会产生严重后果。因此,如前已述,国家对养老机构有严格的基本规范要求,H省也对所有养老机构提出了115项标准要求,尤其是消防要求,达不到标准的养老机构一律关停。F县已关停多家民办养老机构。从调研来看,一些民办养老机构资金往往有限,规模也偏小,完全达标还需进一步加大力度。

为了防止出现意外,民办养老机构一般都会严格限制老年人外出。虽然如此,民办养老机构的养老质量还是普遍高于乡镇敬老院,这里面有两个原因:一是民办养老机构收费高于敬老院。二是民办机构是竞争性的,一家服务不好,老年人就可以转到另一家。乡镇敬老院不是竞争性的,进入敬老院的都是本地享受特困救助的老年人。民办养老机构的服务不一定很好,但基本护理和服务还是有的,这比生活不能自理却又只能待在家中“等死”要好得多。当然,相对于农民收入,每月2000元甚至更高护理费,再加上医药费,确实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相对于民办机构养老来讲,互助养老主要是生活能够自理的老年人的互助和养老,典型就是集体搭台、老年人自己唱戏的幸福食堂。互助养老是老年人自己组织起来的养老。因此,他们不需要政府审核批准,只要能改善现有的状况就可以坚持,而非一定要达到较高标准。互助养老首先要解决的是有和无的问题,再逐步解决好与差的问题。举一个风险承担的例子,老年人年龄大了,出现意外是高频事件。如果老年人在家庭中出现意外,家庭就自己担责。如果在互助养老中出现意外,因为互助养老是老年人自治的,意外责任也由老年人自己承担。如果在机构中出现意外,机构就要承担责任。因为要担责任,机构就必须要将意外控制在极低水平,就要限制老年人外出活动,就要有达标的消防设施和防护设施。所有这些降低意外事故的措施会大大提高机构养老成本,最终会提高老年人入住养老机构的收费。虽然老年人集中到机构养老出现意外事故的可能性要大大低于居家养老,或者说居家养老老年人更容易出现意外事故,但因为责任分担的差异,对机构却有高得多的安全要求。高安全要求意味着高收费,但也就意味着部分老年人可能被排除在机构养老之外。

互助养老有可能克服机构养老与家庭养老之间的这个矛盾,即互助养老不存在一个第三方,所以互助养老不存在机构养老那样的风险责任承担,较家庭养老又可能形成互助效应,从而可以弥补家庭养老能力的不足。

(三)康养综合体

F县引入综合体康养综合体,低价划拨50亩黄金地段土地,每年还补贴20万元运营费。康养综合体主要是针对中高收入群体,尤其是针对有医保的退休群体。康养综合体是要解决高质量养老而不是养老保底,因此收费很高,远超一般农户承担能力。正因此,综合体入住老年人基本上都是收入较高群体,一般农户几乎没有入住的。因为超出了基本保障的水平,康养综合体用的是市场办法养老,理应受到鼓励。不过,也因为超出了基本保障水平,政府应不应当给康养综合体以特殊资助,还是值得商榷。

(四)养老、医疗、“等死”与有尊严的生活

一般来讲,城市退休人员从退休开始就进入养老阶段了。他们有退休金,退休时身体一般还很健康。如何让退休生活更有意义,是有城市退休金的老年人所要考虑的。农村老年人不存在退休一说。不过,一般超过60岁就丧失了在城市务工机会。若父母已去世,子女又已成家,他们愿意回到村庄生活。一方面从事农业生产,一方面过相对轻松的生活。农村老年人只要有劳动能力,他们就可以与土地结合起来过好自己的生活。只要生活能够自理,他们就可以有较高的生活质量。

一般情况下,农村老年夫妻双方中,只要有一方身体健康,就会为另一方提供较好的护理。若老年夫妻生活都不能自理,或一方已去世,一方生活不能自理,就需要由子女来照料护理。问题是,“久病床前无孝子”,长期卧床,子女照料就成为严重负担。有退休金的城市老年人可以入住条件较好的托老院,没有退休金的农村老年人就只能依靠子女出钱入住民办养老机构。条件较好又能获得充分医疗的失能老年人一般可以生存很长时间,缺少医疗、养老条件又不好的失能老年人存活时间就要短得多。家庭养老中,对失能老年人精心照料,失能老年人可以有质量地再活好多年,不过这个家庭的主轴可能就要围绕老年人来转,家庭经济就可能变得紧张,甚至家庭关系也可能变得紧张。缺少精心照料情况下,失能老年人可能很快就去世了。对于失能老年人,在精心照料和充分医护与缺乏基本照料和缺乏基本医护之间有着巨大的中间地带。

在农村调研,听很多农村老年人讲,他们希望有个好死,不要有一个长期失能卧床生活的状态,因为这样的生活没有尊严,也没有质量。“活就健康地活,死就痛快地死。”如何让老年人有一个体面而有尊严的养老生活,确实是要讨论的大问题。

五、农村互助养老具有显著优势

农村养老主要还是依靠家庭养老,且在村庄中完成。只有少数情况下农民家庭才会将老年人送入机构养老。未来一个时期,应对老龄化和解决农村养老问题的主要思路应当是开展以村庄为基础和以家庭养老为基础的农村互助养老。F县的幸福食堂就是一个很好的尝试。之所以说幸福食堂是一个很好的尝试,是因为幸福食堂可以低成本地为村庄老年人解决吃饭难的问题。幸福食堂可以为所有超过一定年龄(比如65岁)的老年人提供较高质量、较低成本的伙食,尤其可为缺少生火做饭能力的高龄老年人解决温饱。

村庄中超过65岁的老年人一般要占到总人口的10%,一个1000人的村庄,超过65岁的老年人就有100人。如果有一半人参加幸福食堂,就有50人。这50位老年人绝大多数身体是很好的,不仅生活能自理而且有劳动能力。幸福食堂炊事员可以从身体好、做饭技术高的老年人中选出。可以给一部分工资,比如每月1000元。按F县幸福食堂每月伙食成本350元,实际上老人只交200元就可以吃食堂。当炊事员的老年人每月交了伙食费还可以有800元收入。幸福食堂的不足部分可由村集体或政府补贴。幸福食堂可以为居家无法走动的老年人提供送餐服务。当然,幸福食堂也可以与老年人协会结合起来,或把幸福食堂建在老年人活动中心。F县K村旧居自然村幸福食堂就建在宗祠旁边,宗祠正好为老年人提供了娱乐场所。

围绕老年人活动中心和幸福食堂,可以建集中养老中心,让村庄中生活半自理及不能自理的老年人入住,收取一定费用。同时由村庄中相对年轻的老年人当护理员,并给护理员一定报酬。报酬不是很高,但护理时间记入记录,存起来可计算为将来自己失能时入住养老中心时的费用减免。村庄中真正失能老年人是不多的,大量老年人不仅生活能自理而且有生产劳动能力。由村庄中占绝大多数的低龄老年人来轮流照顾生活不能自理老年人,对低龄老年人就不是很大的负担。同时,可以对被护理老年人适当收费,政府也可以给予一定的以奖代补经费支持。也就是让参加护理低龄老年人不仅可以获得时间券,而且可以获得一定护理收入。

这样就可以相对较好地解决村庄中失能老年人的养老问题,而不至于让失能老年人进入到民办养老机构“等死”。这样一种村庄互助养老,优势至少有以下五点。第一,互助养老可以形成风险自担的风险管理,较低风险以及有能力自担风险,使互助养老具有顽强生命力,低成本而高效能。第二,互助养老既不脱离家庭,又不脱离村庄熟人社会。这样的养老就没有脱离老年人的生活圈,他们就觉得生命仍然有价值,有意义,养老就完全不同于“等死”。第三,互助养老是在农村这片广阔天地中进行的,与自然亲密接触,不脱离土地,使得老年人可以亲近自然,可以享受较好的环境条件。第四,互助养老中低龄老年人照料高龄老年人,大家都是熟人,非亲即故。这种互助就是有感情的,而不是冷漠麻木的。第五,政府给互助养老以补贴名正言顺,比补到康养综合体上效果可能要好一些,也可能比补到老年人个人身上有用得多。

老有所养是任何一个时代的理想追求。中国农村有村社共同体传统。借助于村社共同体来建立基于熟人社会的村庄互助养老,政府给予补助,村社集体给予支持,农村就可能建立起一个低成本、有效率、温情的互助养老体系,真正做到老有所养、老有所乐。如果离开了村庄,将养老完全推向市场(包括各种康养机构和民办养老机构),或推向国家,这样养老成本就可能极高,再高的养老金也可能无法填满市场养老的“高消费”。

因此,农村养老不能走城市养老的路子,而是要借助熟人社会中村社共同体的优势来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农村养老制度。

相关文章



巴中房产网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巴中房产网及/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