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行业聚焦 >

绿色理念引领高质量发展 云南云岭焕发新活力

来源:云南日报   2021-07-02 08:39:59

金沙江上,全球在建第一大水电站——白鹤滩水电站首批机组投产发电,绿色能源强省加速崛起;洱海之滨,生态廊道蜿蜒延伸,各族群众安居乐业,绿色理念引领高质量发展;滇池之畔,中国(云南)自由贸易试验区昆明片区活力迸发,开放之门越开越大。

这是云南上下齐心协力实现小康梦的写照,也是书写在云岭大地的壮丽篇章。

党的十八大以来,云南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发展战略,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开放为动力,在科学谋划中促跨越,在真抓实干中谋发展,阔步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

发展蹄疾步稳 综合实力全面增强

2012年全省地区生产总值迈上1万亿元台阶,2018年跨上2万亿元台阶,2020年达到24521.90亿元,是2012年的2.2倍……面对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云南用一条清晰的上扬曲线,展现了经济发展的强大韧性和旺盛活力,见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不凡历程。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决定性成就。全省地区生产总值(GDP)和城乡居民收入提前实现比2010年翻一番目标,一半人口实现居住在城镇,民族地区经济发展速度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兑现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民族都不掉队”的庄严承诺。

经济增速连续多年处于全国前列。2013年至2020年,全省GDP年均增长8.5%,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4.0%,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分别增长7.9%和10.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0.6%;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突破5万元,是2012年的2.2倍。

新常态下,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仍是云南发展道路上最大的短板。面对需要化解的风险、需要克服的困难、需要解决的问题,省委、省政府始终坚持党对经济工作的集中领导,牢牢把握关乎发展全局的重大问题,深入推进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系统布局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加快新旧动能转换,经济社会发展呈现新局面。

——从供给端发力,推动实现质量变革。从提高供给质量出发先“破”后“立”,大刀阔斧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效化解过剩产能和无效供给,明显改善供需矛盾,拉动消费的新兴产业快速崛起,降成本为实体经济释放更多发展空间。

——加快经济体制改革,推动实现效率变革。“放管服”改革、财税体制改革、国有企业改革、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一系列改革“重锤”应声落下,“老大难”“硬骨头”相继被砸开,释放更多“源头活水”,营造了更加公平、有序的市场环境。截至2020年底,全省市场主体达358.6万户,比2013年增长96.84%;民营经济从无到有,由弱到强,去年民间投资对全省投资贡献率达68%。

——加大创新力度,推动实现动力变革。创新成为发展的第一动力,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明显,智能制造、大数据中心、区块链等多个领域取得进展,2020年,全省高新技术企业较2014年增长140%,以企业为主体的创新平台作用进一步凸显。

开足产业马力 新旧动能加速转换

14.8:40.2:45.0到14.7:33.8:51.5。

从2012年到2020年,云南三次产业结构变化可喜:农业基础地位越发巩固,工业实力显著增强,第三产业占据经济半壁江山,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拉动力。

坚持“两型三化”的产业发展方向,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推动传统动能改造提升和新动能培育融合发展,在打造八大重点产业、世界一流“三张牌”和万亿级、千亿级产业方面不断出实招、硬招、新招,云南走出一条独具特色的产业发展道路,产业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强有力的引擎。

——工业综合实力实现历史性突破,工业总量5年连续跃上两个千亿元台阶,年均增长8%,增速位列全国第一梯队,工业发展格局从原来的烟草“一枝独秀”转变为烟草和能源两大产业双驱动。“一烟二电三有色”的产业格局正被重塑优化,非烟工业占比从67.7%提高到74.2%,绿色铝硅材、绿色食品、生物医药、电子信息产品制造等优势特色产业快速发展壮大,信息技术应用创新、石化、新能源乘用车及主要医用防护物资4个产业实现了“从无到有”,移动终端、平板电脑、液晶电视、柔性显示器、机器人等产品实现“云南造”,千百亿园区蔚然成群,园区已经成为全省产业发展聚集高地。

——打造世界一流“三张牌”成效显著。绿色能源成为全省第一大产业,绿色能源18项主要指标继续保持全国领先、5项重要指标达到世界一流水平,绿色铝、绿色硅产能居全国前列;加快发展生态、绿色、健康、安全的高原特色农业,粮食产量、单产均创造新中国成立以来云南最高水平,“绿色食品牌”重点产业综合产值年均增幅超过16%,农产品出口额多年位居全国第六位、西部第一位,“云系”“滇牌”农产品畅销海内外;打造世界一流“健康生活目的地牌”方面,智慧旅游成为云南旅游转型升级新名片。

——“数字云南”建设步伐加快,国家禁毒大数据中心、中国林业大数据和中国林权交易(收储)中心等落户云南,“游云南”“办事通”“云品荟”“办税费”等“一部手机”系列产品站上行业制高点,建设区块链应用高地成效初显。信息产业2016年以来主营收入年均增速超过20%,光缆线路长度、4G基站数均居全国第9位,已建成5G基站1.92万个。

围绕“未来15年,重点培育5个万亿级和8个千亿级产业”的目标,我省将加速构筑迭代升级的产业体系,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推动产业结构由中低端向中高端迈进,工业化进程由中期向后期迈进。

提高辐射能力 开放之路越走越宽

2015年,“建设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的全新定位,为云南确定了新坐标,赋予了新使命,拓展了新空间。

搭平台、建机制、促合作。多年来,云南主动服务和融入“一带一路”建设、西部大开发、长江经济带发展以及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等重大部署,对内深化与长江三角洲、泛珠三角区域、京津冀、粤港澳大湾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等区域交流合作,对外担负起澜湄合作和中国—中南半岛、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建设重要参与方和推动者的重任,紧紧围绕区域性国际经济贸易中心、科技创新中心、金融服务中心和人文交流中心建设,持续加强与南亚东南亚国家的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辐射中心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全省进出口总额从2012年的210.05亿美元提高到2020年的389.46亿美元,保持年均两位数增长,8年累计实际利用外资116亿美元。

加强政策沟通,合作共识不断深化,我省建立的双边合作机制覆盖湄公河流域5国,国际友城关系增至103对,举办多届中国—南亚博览会等展会和多次相关合作机制工作组会议;加强设施联通,国际大通道建设扎实推进,中越铁路境内段已建成并实现全线准轨电气化,中缅方向大理—临沧铁路建成通车,大理—瑞丽铁路建设加快推进,中老铁路预计年内建成通车,开通南亚东南亚客货运航线55条、通航城市33个,云南到南亚东南亚通航城市数量居全国第一,建成13条跨境电力联网通道,与越南、老挝、缅甸实现局部电力联网;加强贸易畅通,开放平台不断扩大,建成以中国(云南)自由贸易试验区为引领的多层次开放平台体系,自贸试验区成为开放型经济发展新载体,2020年新设注册企业约1.8万户;加强资金融通,金融开放水平不断提升,截至今年3月,已与境外106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跨境人民币业务,累计结算金额超过6000亿元;加强民心相通,人文交流持续深化,形成了云南民族大学中印瑜伽学院等一批合作成果,成立了中国—南亚技术转移中心等科技合作创新平台,派出多批眼科医疗队在周边国家举办“光明行”公益医疗活动,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先后向20余个国家捐赠防疫物资和设备。

打造云南自贸试验区,建立双边多边合作机制,搭建南博会、商洽会平台,支持跨境合作、边民互市,开放金融市场,减免税费……一系列优环境、促合作的举措,彰显了云南扩大开放的坚定决心和与世界共享机遇的满满诚意。

站在新起点上,我省进一步加强开放合作机制建设,高质量构建开放合作平台,加快推进我省与周边国家互联互通,培育开放型经济发展新优势,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在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中展现云南的担当与作为,谱写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新篇章。

记者 段晓瑞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