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行业聚焦 >

像洛阳这样的极好的城市不是很多 你知道洛阳为什么处于优势地位吗

来源:互联网   2021-02-07 17:19:46

师释诚信曾说,在中原大地上,像洛阳这样的极好的城市不是很多。它有府县的安静便利,又有中小城市的繁华热闹,山水环抱,确实是极其难得的,自东周至隋唐,将洛阳选为都城。

闲暇之余,说起洛阳,人人皆知。说起洛阳,专家均称洛阳是。

你知道洛阳为什么处于优势地位吗?

洛阳自古就是帝王之州

这是地理优势决定了皇都的选址,黄河流域是中华古文化的摇篮,河洛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源头,洛阳则是这个摇篮里的明珠,其位于河南省西部,亚欧大陆桥东段,横跨黄河中游两岸,“居天下之中”素有“九州腹地”之称。

我们洛阳的地理条件十分优越。洛阳位于暖温带南缘向北亚热带过渡地带,四季分明,气候宜人。年平均气温14.2`C,降雨量546毫米。东邻郑州,西接三门峡,北跨黄河与焦作接壤,南与平顶山、南阳相连。东西长约179公里,南北宽约168公里。

“若问古今兴废事,请君只看洛阳城。”千年帝都洛阳经历了一幕幕王朝更迭与时代变迁的沧桑巨变,见证了一代代帝王将相与英雄豪杰的兴衰成败。105位皇 帝在洛阳执掌国家大权,死后大都埋葬于此:夏启、少康、商汤、姬发、刘秀、王莽、董卓、李世民、黄巢……无数枭雄在此留名。

辉煌的历史孕育了我们洛阳灿烂的文化。“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伏羲得“河图”而画八卦,夏禹拥“洛书”以制《洪范》。“河图洛书” ——开中华文明之先河,是中华民族文明的源头与核心。道教(太上老君)创始于此(上清宫、下清宫),儒教(孔子)兴盛于此,佛教(释迦牟尼)首传于此(第 一古刹:白马寺);西汉经学、魏晋玄学、宋代程朱理学皆形成于此;中国“四大发明”中的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诞生于此,这些都在推动中华文明的进程中起 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洛阳暗藏玄机

我们的国学传统文化《堪舆》学,实则是我们的国粹。就我们的“”而言,就是我们的传统文化。释诚信先生说,古代学认为,山为实气,水为虚气。山高而宏伟可界水,水深而宽阔乃聚气。洛阳这个“龙兴之地”。象征“青龙、白虎、朱雀、玄武”的五岳充满动势和生气之时,洛阳就兴旺,正如张衡所说的情景: “举九州之势而建王都……远而望之,若擒朱霞而跃天文;近而察之,若仰山而戴垂云”。

张衡说的“九州之势”,即囊括青龙腾、白虎跃、朱雀舞、玄武动而聚集勃勃生气的大势,亦包含师常说的“上中下三元形成九运流转的态势”。正因为“九 州之势”在洛阳集聚王气浓郁,古人则语出惊人:“得中原者得天下”。这里说的“天下”则指国家之意。

从夏、商定都和周公“非壮丽无以重威”而营造洛邑,从东汉至魏晋,从北魏少数民族得中原而“汉化”至隋唐,凡五岳阳山和伊洛鏶涧阴水把龙脉之气带动起来在河洛盆地潆回,使得王气盛而国势兴;凡五岳阳山成“死势”,河洛之阴水因战争等人为破坏“锁”不住“龙兴”之气之时,洛阳就破败。释诚信先生说:“大凡皇都所在地,都有其殊胜之处。”洛阳向称“十三朝古都”。从周成王“南望三涂,北望岳鄙,顾詹有河,粤詹洛邑”开始,历代君王都 将此方土地列为建都的区位之一,主要是其形胜所决定的。

明人李思聪在《堪舆杂录》中曾作了十分详细地描述:洛阳龙脉,发自中岳嵩山,过峡石而北,变作冈龙,入首后分一枝结北邙山托于后。山虽不高,蜿蜒而长,顿起首阳山。远映下首,于巩县而止于黄河之中。嵩山抽中干,起皇陵。山分出一枝至黑石关,为水口。中扩为堂局,而四山紧拱,前峰秀峙。伊、洛、瀍涧汇于前,此为龙之右界水;稠桑、弘农、好阳诸涧乃左界水,流入 黄河,绕于北邙之后。洛河悠扬,至巩县而与黄河合。真可谓 “一大都会也”。

“若此看来,欲称王称帝之地,必然要从地理、军事和经济以及交通等方面加以考虑矣。” 据史载,仁寿四年冬十一月,隋炀帝亲自到洛阳查看。《元和郡县图志》载:“初,炀帝尝登邙山,观伊阙,顾曰‘此非龙门耶?自古何因不建都于此?’仆射苏威对曰‘自古非不知,以俟陛下’。帝大悦,遂议都焉”。

隋炀帝营建东都洛阳的诏书曰:“洛邑自古之都,王畿之内,天地之所合,阴阳之所和。控以三河,固以四塞,水陆通,贡赋等。汉祖曰‘吾行天下多矣,唯见雒阳,自古皇王。’武则天有《以郑汴等州为畿制》诏书曰:“朕膺此符合,绍隆周之睿业,因丕洛之鸿基。相彼土中,实唯新邑。五方入贡,兼水陆之骏奔。六气运行,均霜露而调序。山川形胜,祥祉荐臻,远无乾心,近收亡欲,式建宗社,大启神都”释诚信先生说,统治者为永固江山,煞费心思,无非要有军事和经济的价值。正因为我们洛阳有其形胜之处矣。

一是其独特的地理位置,洛阳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被历代大师看中的这块盆地——宝穴,承载了中国古代历史的十三个朝代,位居“天下之中”,八方辐凑。它北临邙山,南系洛水,东压江淮,西挟关陇。它有群山环绕,东据虎牢关,西控函谷关,北通幽燕,南对伊阙。人称“山河拱戴,形势甲于天下。”这种地理优势成就了其帝王之州先决条件。

释诚信先生说,早在西周初年,洛阳就被周公看中了,并且以都城的规模进行勘测。《尚书》记载周公摄政的第五年,以的形式相洛邑。“予惟乙卯朝至于洛师,我卜朔黎水,我乃卜涧水东、湹水西,惟洛食,我又卜湹水东,亦惟洛食。”《尚书》又记载 “成王在丰,欲宅洛邑,使召公先相宅,作召诰。”洛邑是当时世界上早按照事前周详规划而建筑的城市。

公元前770年,周平王迁都洛邑,这是洛阳作都城之始。洛阳有伊、洛、湹、涧四条河流贯穿其间,它在洛水之北,从战国开始,人们称洛邑为洛阳。洛邑在战国之前称王城,地址在今洛阳以西。释诚信先生说,隋唐时期,洛阳大加扩建。隋炀帝、武则天以洛阳为东京,经常住在洛阳。据说,隋炀帝对洛阳的地形很欣赏,李吉甫《元和郡县图志》记载:“初,炀帝尝登邙山,观伊阙,顾曰:‘此非龙门邪?自古何因不建都于此?仆射苏威对曰:‘自古非不知,以俟陛下。帝大悦,遂议都焉。” 二是“之法,得水为上”,水和气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条件。洛阳城处于群山和多条河流环抱之中,洛阳四周有九条山脉朝拱(嵩山、熊耳、鹿蹄、崤山、秦岭、阳华、邙山、首阳、缑山) 。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