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新闻 >

地产人加盟央企 需要准备的还有很多资料「房地产四大代理公司」

来源:   2023-10-18 18:15:59

大家好,我是地产一品堂。

今年整个房地产行业出现了跟以往很不一样的现象,很多房企因流动性危机,罕见的频繁爆雷。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受到融资成本提高对盈利水平的影响,房企“去杠杆”的操作还会继续。

整体行业下行也体现到了人才市场上,从去年开始百强以内民企基本上90%以上都在裁员 优化,市场上的岗位急剧减少。、

反观国企央企在土地市场上垄断的局面,目前招聘岗位95%集中在央企国企,所以目前基本上大多数地产人都在渴望进入国企央企,心态已经非常平稳。


央企国企发展逻辑:稳健当头


基本逻辑


央企,正如很多人的认知,相对稳定一些(但也不绝对,只不过相比民企稳定一些),房地产行业总体上是个高度竞争化的行业,央企相对来说在土地获取方面有一定的政治优势,融资方面更加便利,对员工较为宽容,压力相对小一些,主动裁员较少,公司文化方面自然官僚气息浓厚些,层级较为明显。

但缺点就是薪资待遇会差一些,虽然会多出不少福利待遇,比如平时发油发粮之类的,但整体相比民企还是要差一些。

再就是大国企央企跟小国企,央企,区别还是很大的。市场化的全国化布局的央企国企对人的要求非常高,特别在专业领域。

但是比较小的国企,在专业领域就没有特别高的要求,基本上属于能做好分内的事情就足够,平时也不需要创新突破。


top民企到中海发展


近期多个top民企的朋友跳槽去了中海发展,个人觉得有一些体会分享给大家。

首先中海发展目前的外部招聘指标非常少,大多数职位为储备性质,地区公司的职位也不太多,包括中海宏洋也是,去年拿地较多,外聘速度也非常快。

中海去年开始组织了一场营销总招聘盛会,有消息提到三个月就收到过万简历,中海地产的雇主品牌也体现得淋漓尽致。

去中海,首先需要了解的还有很多,中海虽然是央企,但是组织能力,对专业的要求深度非常高,属于非常典型的精细化管控体系。很多在其他公司习惯标准化体系思维去管理团队的人可能非常不适应。

中海任何人都有可能要在一线操盘项目,必须对多专业都非常了解通透,这个在很多其他公司是很难出现的。

比如业内顶级的中海地产成本体系,其实外行人会觉得是不是标准化做的非常好,其实中海成本之所以出名,并不是标准化,而是对每个项目的的数据极度精细化的管控思维的全面体现。

每个区域每个项目成本,不用一刀切的模块标准去管理,而是在招标,合约,清单等多维度的指标管控,对每项的数据分析适配较高的敏感性。

另外中海的整体工作强度非常大,跟所谓的央企国企传统逻辑完全不同,可以说中海有今天的地位,不是简单的是背景雄厚,可以说是完全是依靠管理打天下的典型房企。


top30区域总裁到央企城市副总

如今的人才市场降维打击已经非常明显,在其他公司可能做一把手很多年,但是你要去大央企国企很有可能就是二把手。

在这里我也谈谈具体的看法,有几个在其他公司做区域总裁或集团分管副总裁的朋友近期也去了一家头部央企做副总。

目前入职差不多半年时间,给我反馈的情况就是,央企做事情讲究“规矩”比较多,很多逻辑套路是有红线的,跟民企是完全不同的,民企往往很多事情有些灰色操作存在。

特别是到了央企高管这个领域,往往不是在专业领域深造而是在人脉方面深造。在央企能做到高管的人,一定不是专业都拔尖的人,但是在人脉方面一定是非常强的,在地产这个行业人脉资源还是体现在第一位。

这里并不是说一定要拉帮结派的有意思,央企高管就是要整合多方面的资源能力要很强,对内对外对上的协调能力必须是拔尖的。所以说,央企提拔高管很多人是服气的,因为很多很专业的人并不能搞定很多事情。


top20民企到区域国企

最近的人才市场有个趋势就是地方型的国企强势突围,比如华发 越秀 建发,联发 国贸等早期深耕区域型的国企。

此类企业深耕很多区域多年,但是又不是头部央企那种全国化布局,所以在很多区域存在短板,所有跳槽去此类区域的朋友一定要注意,此类区域很有可能未来被合并。

近期多个朋友跳槽越秀,建发的国企,门槛也是非常高,不管是学历还是背景还是稳定度方面,两家公司的招聘标准非常高。

给我反馈的问题大致跟我理解的差不多,就是这种区域性国企的老员工非常多,现在之所以外聘,其实大致上就是要替换一些年纪大,学历低,很有可能能力不匹配的员工。

所以存在非常敏感的过度阶段,这就需要外来经理人有很强的人际关系能力,空降国企是否能成功站住脚,这个方面需要下很大功夫。

再就是此类国企对于产品的要求非常高,很多在早期三四线操盘的朋友会非常不适应,大部分地区国企都深耕一二线多年,对于操盘手的产品视角要求非常高。


央企国企并不是避风港


总结

曾经的高收入、高光行业,收入高于一些传统行业。因为辛苦,也相对拼个人能力和努力,相对没那么拼爹。所以吸引了很多原生背景一般但是充满想法的人,很多人也在地产实现了阶层跨越,能只靠自己的努力工作,奋斗出一份底气和基础。

快周转导向下的行业,透支了市场需求的同时,用高薪酬支撑人力系统,制造了2016~2020狂欢。疯狂之后的坠落,来得很快,快得超越了以往的认知。

现在这部分地产人又想去央企国企去避风头,试图远离硝烟弥漫的世界,可能大家都想多了,在央企的竞争,淘汰机制目前来看依然非常严峻,没有很强的能力也很难度过危险期。

一句话总结:不管在哪里,没有高绩效的支撑 到哪里都会被淘汰。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