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新闻 >

漫步王府井,寻找这条“中华金街”中的历史人文珍宝

来源:网络整理   2022-06-19 11:07:11

提起王府井,很多人会说,太熟悉了!但你能说出这条大街的历史故事么?现代商业赋予了王府井“中华金街”的超然地位,但除了一座座豪华商场,你知道这里还有很多文化古建么?当你坐在商场精致的咖啡厅里聊天,你可曾想到有很多历史名人也曾在这里徜徉?又比如今天坐落在新燕莎金街购物广场西侧的霞公府,我们能看到的是一座美好而舒适的精致宅邸,但其实它也蕴含着丰富的人文故事。

重拾王府井文化珍宝,霞公府生活漫行记(二)

居住在霞公府,谈及王府井未来的文化生活,一则好消息让人振奋。在春节前夕的北京两会中,王府井区域升级改造方案出炉了,重点强调要大力挖掘该区域的历史人文元素——建设“韵味王府井”,其中包括历史古迹、名人故居、中华老字号、精品剧场、文化风俗等等。未来,在王府井,人们不仅能买到世界顶级的名牌商品,也能体验到富有北京韵味的文化生活场景。

重拾王府井文化珍宝,霞公府生活漫行记(二)

今天,我们就以霞公府为圆心,漫步王府井,去寻找这条“中华金街”中蕴藏的历史人文珍宝。

从霞公府大门出来霞公府住的人少,往西四百多米,东苑戏楼北面,“隐藏”着一座“皇史宬”。皇史宬是中国明清两代的皇家档案馆,又称表章库,始建于明嘉靖13年(1534年)7月,占地8460平方米,建筑面积3400平方米。皇史宬全为整石雕砌,整个建筑与装饰设计完美,做工精良,功能齐全,华贵耐用,既能防火、防潮、防虫、防霉,又冬暖夏凉,温度相对稳定,极宜保存档案文献。皇史宬地面筑有1.42米高的石台,上面排列着150余个外包铜皮雕龙的樟木柜,叫“金匮”,在这些“金匮”中,收藏着历朝皇帝的实录和圣训,以及皇室的家谱──玉牒,也就是说皇帝个人和他家族成员的个人资料都收藏在这里了。“金匮”就是古时候收藏绝密材料的“保险柜”。

在皇史宬北面,距离霞公府500多米,在南池子大街上还坐落着一座普渡寺。普渡寺始建于明永乐年间,与紫禁城同龄,原址是明代南城洪庆宫的一部分,是明成祖朱棣特意在这里为朱瞻基建的皇太孙宫。清初为摄政王多尔衮的府邸,康熙三十三年(1694),旧睿亲王府改建成玛哈噶喇庙,1776年,乾隆将该寺赐名“普渡寺”。普渡寺建筑非常独特,大殿建筑宏伟,台基高大,须弥座式,面阔9间,黄瓦绿剪边殿顶,前厦为绿瓦黄剪边,飞檐共3层,古建专家介绍,这样典型的满族风格文物建筑在北京独此一处。现在,普渡寺成为全国首家省级税务博物馆——北京税务博物馆,馆内设有明、清税收票据展和印花税票展等专题陈列。

沿着北池子大街继续往北,距离霞公府约2000米处还坐落着宣仁庙,具体位置是东城区北池子大街2、4号。宣仁庙俗称风神庙,清雍正六年(1728年)建成,以祀风神。嘉庆九年(1804年)重修,其规制仿中南海时应宫,庙曰"宣仁"。庙内有清世宗雍正皇帝御书"协和昭泰"匾额。前殿祀风伯,后殿祀八风神。主要建筑有山门、钟鼓楼、前殿、正殿及后殿。山门前有座琉璃砖影壁,绿琉璃瓦大脊,上悬"敕建宣仁庙"匾额。今天的宣仁庙已经进行了全面的整修。

重拾王府井文化珍宝,霞公府生活漫行记(二)

重拾王府井文化珍宝,霞公府生活漫行记(二)

霞公府自身的故事鲜为人知,仅在古籍《京师坊巷志稿》中稍有提及,但在民国十四年的北京市地图中,我们清楚地看到了“霞公府”。霞公府地处王府井大街南口北京饭店北侧的霞公府街上,这条街的东口正对着东方新天地的西门。霞公府街原称“理藩院后胡同”,宣统年间改名为“霞公府街”,经过考证,此“霞公”指的是爱新觉罗•载霞,他是康熙第十五子愉恪郡王允禑之后。民国时期,霞公府一直作为邮政总局和京汉铁路总局的办公场所。新中国成立后,霞公府街15号曾是北京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的所在地,也就是今天霞公府公寓的所在地。老舍、赵树理、梅兰芳、程砚秋、马连良、侯宝林等许多文艺界名人曾在这里生活和工作过,他们出色地领导了国家恢复时期的文艺整顿和复兴工作。其中,老舍先生的许多作品就是在霞公府和丹柿小院完成创作,如《茶馆》、《方珍珠》、《龙须沟》、《春华秋实》等。

重拾王府井文化珍宝,霞公府生活漫行记(二)

今天的霞公府已经被建成一座顶级舒适的智能宅邸,它凝结了建造者、建筑师、室内设计师、工程师的无数心血霞公府住的人少,汇集了中外的优质材料和设备设施,只为了一个简单的目标——为居住者打造理想和优越的生活环境。同时,霞公府也是一座建在历史上的人文居所,这里凝聚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不仅有以紫禁城为中心的多样化的中国传统建筑风格,也有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这种充满传承精神的场所能为居住在霞公府的人们带来丰富充沛的精神力量。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