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高端访谈 >

海纳百川和谐共进「海纳百川,海为什么能纳百川」

来源:   2023-02-26 18:16:17

三水区志愿者服务队集体亮相“感动三水”道德模范命名活动。张秀蓝 摄

三水举行“感动三水”道德模范命名仪式。 三水区档案馆供图

近日,广州迪奥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郭燚前前后后忙碌着公司注册手续和相关创业工作。本月初,他们凭借颇有竞争力的创新创业项目“数据雷达企业智能营销数据平台”在2017年三水区创新创业大赛上脱颖而出,获得创新组的冠军与20万元的扶持资金。

今年以来,三水加大了招才引智力度,人才扶持政策不断提标加码,截至目前,已向高层次人才发放生活补贴224万元。三水以实实在在的支持向社会释放“友善”信号。一座城市愈包容、愈文明,就愈能保证有活力地持续发展。打造粤港澳大湾区活力之城,不能缺少城市文化底蕴。

上善若水,三江汇流衍生出开放、包容、友善的城市文化,让三水千百年来绽放着近悦远来的魅力。《佛山市建设人民满意政府指数(2017)报告》显示,三水在佛山五区的人民满意政府全域指标指数中,五区指数分位居全市首位。

●南方日报记者 张秀蓝

招才引智大礼包

助力年轻人圆梦三水

百万扶持资金、上千万融资授信、过万平方米创业载体,这是三水区创新创业大赛为初创者送出的礼包。

更让郭燚喜出望外的是,通过大赛平台项目获得中大博研金融管理学院副院长尹玉龙的青睐。尹玉龙专业从事投资领域10年,在他看来,“数据雷达企业智能营销数据平台”项目具有精准定位用户群、拥有核心技术等特点,是一个很好的创新创业项目。他计划以社会融资渠道助力初创项目开展债权融资、股权融资。

郭燚认为,三水是一座开放包容友善的城市,对初创型企业提供了实实在在的支持。他希望公司能在三水成功孵化、做大做强。

与郭燚有相同感受的还有湖北人樊彬。他是三水区高校毕业生购房补贴政策的首批受惠者。樊彬2014年从武汉本科毕业后便来到三水工作,目前是一家企业销售主管,喜欢三水并看好三水发展的他去年通过购房在三水安家落户,今年他成功申请到3万元购房补贴。

今年4月,三水区对去年发布的《进一步扶持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办法(试行)》和《高层次人才认定和管理办法》进行修订,大幅度提高租、购房、生活补贴标准,高校毕业生租房补贴最高3000元/月、购房补贴最高8万元,高层次人才生活补贴最高30000元/月,购房补贴最高100万元。

作为该项政策的受惠者,樊彬如今也是这个政策的积极宣传者。“这个政策对刚毕业的大学生帮助真的很大。”他希望更多的朋友、师弟师妹能来到三水,在这里生活,在这里工作,在这里圆梦。

“认定为高层次人才是一种荣誉。”三水区康立泰无机合成材料有限公司的沈少雄曾经是华南理工大学的教授,今年他被评为三水第一批高层次人才,与其他29名“淼城英才”共获得生活补贴159万元。在他看来,政策的激励不仅仅是政府招才引智的手段,同时也是城市善意的表达,有助于留人引人。

创业有扶持,购房、租房、生活有补贴,三水为一个个怀揣着梦想的郭燚、樊彬、沈少雄等提供了看得见、摸得着的支持,三水透过这些扶持政策向社会发出友善的信号,不仅增强了三水引人聚才的吸引力,也给了年轻人在这里创业、工作、生活的信心和动力。

城市友爱包容

给异乡人故乡的温暖

2012年,来自湖北的吴成平来到三水,成为广东星星制冷设备有限公司的一名职工,如今他不仅是该公司的工会主席、副总理,还当选为佛山市十二届政协委员。

作为企业工会主席,在吴成平看来,三水是一座开放性、包容性很强的城市。“企业1200名职工中,绝大部分都享受过三水各种福利政策。”吴成平介绍,职工不仅自身可以享受各类补贴和参加免费职称提升培训,企业职工子女还可以通过积分入学入读三水公办学校,每年都有几十个职工子女受惠于小燕乐园暑期公益项目,而困难职工还可以享受工会救助、大病救助等。

“城市的包容满足了他们的各种需求。”吴成平说,从日常文体活动到子女教育再到帮扶救助,友善三水为企业职工提供了一条龙的服务,让外来人员可以放心、安心地在三水生活和工作。

来自河南的肜彦伟是三水22万新市民的缩影。2001年,肜彦伟来到三水工作,原是白坭镇一家五金搪瓷厂的职工,2013年,他以出色的工作获得了“广东省五一劳动奖章”,成为企业党支部书记及工会主席,2014年他作为“新白坭人”代表被选为首批社区居民议事会成员,2017年又被选举为白坭镇富景社区党委委员、居委委员,从一名外来者变成一名管理者。

在三水区工作生活16年,肜彦伟觉得三水是一个包容性很好的地方,仅他自己所在的镇街就有5万多名异地务工人员,是当地户籍人口的两倍多。

在他生活的富景社区,大多数异地务工人员子女可以入读公办学校。社区里设有非户籍常住人口社区服务站,政府通过购买社工服务为外来人口提供家庭、教育、培训等综合服务。当地人气最旺的百年宗祠——陈氏大宗祠是外来人口最喜欢的休闲活动场所,这里还常年为外来工子女提供公益艺术培训。

“在这里不仅找到工作与事业、家庭与生活,也找到了幸福,实现了人生价值。”肜彦伟说,三水不是故乡,胜似故乡。

友善三水以其包容给异乡人故乡的温暖。在三水,肜彦伟并非个案。30年前,以制造业为代表的产业经济发展,让大量新市民走进三水。时至今日,三水新市民人数已达22万人,约占三水常住人口的1/3。

城市有活力

市民生活有品质有温度

傍晚,家住三水区云东海街道高丰村附近的居民何晓筱在家门口的三江水韵公园散步。漫步于7米宽的亲水平台,感受着河水的流动,身旁是杂植杜英、秋枫、垂柳的绿化带,何晓筱心情怡然。

何晓筱是三水本地人,5年前从暨南大学中文专业毕业,与许多年轻人一样,她一开始也选择在大城市打拼,但在深圳工作、生活3年后,她选择回到自己的家乡。而这个决定是源于何晓筱的一位大学江西舍友——邝倩文,2年前邝倩文随男友到三水工作生活后,一直对三水赞不绝口,经常“怂恿”何晓筱回来。

“近年来三水变化很大,城市建设、经济发展都很快,对于年轻人发展提供了很多机会。”何晓筱说,如今看来三水是一座活力四射的城市,城建方面越来越有大城市的感觉,但又没有大城市的拥挤,在这里生活很舒服。

“三水的生活不仅有品质,而且有温度。”更让邝倩文看重的是,三水是一座很温情的城市。邝倩文租住在健力宝南路,下班后经常到三水文化公园散步。“这个是‘中国好人’冼玉转、这个是舍身救人的陈乐舟……”每天早晚,在三水文化公园德馨廊里,前来散步的老人会一边拉着小孩一边讲述墙上雕刻的三水道德模范、劳动模范的事迹。这座城市的大爱精神,礼、义、信等传统文化在这个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公园得到充分展示。

耳濡目染之下,邝倩文也开始留意三水的好人好事。她知道,在三水中心城区有全国最美志愿服务社区,社区孤寡老人每周都能喝上“爱心汤”;三水有“中国好人”冼玉转40年如一日照顾智障女儿,有“广东好人”9年风雨无阻照顾60名孤寡老人……今年,邝倩文也加入了志愿者队伍,成为三水区48000名志愿者之一,到社区、学校、村居开展关爱贫困家庭儿童志愿服务。

“一个城市的文明程度,不在于她拥有多少高楼大厦,而是看它拥有多少志愿者,志愿者是一个城市的‘爱心大军’。”在邝倩文看来,一座城市愈包容、愈文明,就愈能保证有活力地持续发展。

如今,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三水。友善三水正在讲新的故事,在这里,不仅有好的工作,而且有高品质的生活;在这里,不仅有诗和远方,也有宾至如归般的温暖。三水,正在成为一座值得青春投奔的“友善之城”。

友善三水精准扶贫有妙招

产业 构建长效脱贫机制

“三水帮扶工作水平代表了遂溪县帮扶工作的高度。”本月中旬,三水区委书记黄福洪率领三水党政代表团到遂溪县调研新时期精准扶贫工作,遂溪县委书记余庆创充分肯定了三水区帮扶工作成效,对三水派驻干部的优良作风和辛勤付出倍加赞赏。

过去,遂溪县大多以种植甘蔗为主,随着甘蔗加工企业效益不佳而日渐式微,种植甘蔗收益很低,昔日“甜县”发展面临大瓶颈。佛山市三水区对口帮扶湛江市遂溪县12个镇所辖26个相对贫困村、2541户贫困户、8029个贫困人口。

自帮扶工作开展以来,三水以芦竹种植为切入点,将帮扶村主导产业建设与推动遂溪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有机结合,促进当地县域经济转型发展,加快形成帮扶户长效脱贫、帮扶地长效发展新格局。

据介绍,2017年精准帮扶工作确立了“2 N”(芦竹、光伏发电 其他)的主导产业发展体系,26个帮扶村形成了村村有主导产业发展态势,筑牢了脱贫基础;完成了道路硬底化、水塔、危房改造、新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等一大批民生工程建设,改善了贫困户生产生活条件;形成了主导产业、传统产业、就业等带动贫困户增收的新格局;强化了资金保障和规范使用,有效推动各类项目建设和资金使用进度。

以产业切入构建长效脱贫机制成效明显。如在距离遂溪县城7公里的仙凤村,芦竹连片种植已成为扶贫主导产业,目前已完成1100多亩连片种植,竹子已长到超过半米高。11月28日,当地220名贫困户从合作公司处获得了每人3000元的分红,首期芦竹种植帮助仙风村实现预脱贫。

三水区农林渔业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三水区精准扶贫工作不仅在遂溪县取得成效,三水区内精准扶贫工作也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今年以来,三水围绕增加帮扶户收入、增加帮扶村全体农民收入、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和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的“三增一改”工作任务,以定点、定人、定责为基础,统筹推进区内精准扶贫工作。

目前,30个帮扶村顺利确立集体经济项目,其中,大塘镇塘溪村引进陆基推水养殖项目,预计年收益约8万元。

值得一提的是,三水还因地制宜实施“1 4”帮扶,“1”是加强帮扶村党建工作,“4”是切实解决民众反映强烈的“四项建设工程”,改善农村软硬环境。三水至今已投入600万元资金推进精准帮扶工作,同时多元筹集资金开展各项民生工程建设和发展产业项目。

据不完全统计,各级自筹资金总额约700万元,其中250万元已落实到位。接下来,三水将建立工作长效机制,以产业帮扶为切入点,强化帮扶对象“造血”功能。

“友善三水” 大事记

1995年:成立志愿者协会,开通第一条“青春热线”,专为青少年服务。至今,注册志愿者达4.8万人,每年服务时数超12万小时。

2006年:开展“十佳外来务工人员”评选。成立光彩事业促进会,11年累计捐资1700万元,奖助师生5万人次。

2008年:在全市率先向80岁以上老人每月发放老龄津贴,如今每年区镇两级财政用于发放老年人津贴约2500万元。三水胡小燕当选中国第一位农民工全国人大代表。

2010年:在外来人口大镇——白坭镇率先试行非户籍人口子女积分入学,2012年全区推广。目前,三水全区共有31013名非户籍学生就读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占在校总人数44%。

2011年:开展“广东(三水)扶贫济困日”活动,至2016年共募集善款近7000万元。

2012年:“小燕乐园”暑期夏令营开营,服务外来务工者子女及企业职工子女,至今已开营6年,数千人受惠。试点政府购买社工服务开展社会公益服务的项目,如今三水每年投入900余万元购买社工专业服务项目,为各类弱势群体提供多元服务。

2013年:开展“感动三水”道德模范推荐命名活动,组建“三水区道德模范巡讲团”,今年已第5年。三水“好人库”共有117人,“中国好人”1人,11人入围“中国好人榜”月度候选人,2人获评“广东好人”,100人获评“感动三水”道德模范及提名人物。

2014年:探索社区融合和基层治理改革,打造“新白坭人联络员”队伍,让新市民参与地方事务。三水新市民人数已达22万人,约占三水常住人口的1/3。

2016年:出台《高层次人才认定和管理办法》,2017年进一步修订,2017年三水向高层次人才发放生活补贴224万元。

2017年:首次设立区政府质量奖,获奖企业最高可获100万元专项资金。

■声音

“友善”可以成为一座城市的“金字招牌”。三水三江汇流,地理环境衍生出开放、包容、友善的城市文化。这种城市文化对城市影响深远,既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影响城市、市民,也成为城市综合竞争力的体现。

——佛山市委党校哲学教研部主任姚明强

一座城市的魅力不光体现在它的自然风光、城市建设、经济发展水平方面,更在于它的城市精神和人文素养。三水的好人精神DNA通过“感动三水”评选活动不断传承,将感动的正能量向社会传播,大爱精神在三水遍地开花,三水好人好事不断涌现。希望通过自己的微薄的力量带动越来越多的人向善、行善。

——“中国好人”冼玉转

三水修订了《高层次人才认定和管理办法》之后,有助于企业、研究院用这些政策吸引年轻、核心的研发人员,而人才补贴待遇的提升更是遵循市场规律的体现,体现了政府的重视,也增强了对人才的吸引力。这也是“友善三水”的一种体现。

——广东省三水合肥工业大学研究院副院长杨国宇

近年来星星制冷发展很快,这与三水政府的扶持有很大的关系。今年三水出台实体经济20条扶持政策在多方面,尤其是技术扶持方面给与企业很大的激励。同时,三水在增资扩产、人才引进等多方面为企业营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这反映的正是三水的开放性、包容性,也是三水“友善文化”一方面。

——佛山市十二届政协委员,广东星星制冷设备有限公司工会主席、副总理吴成平

城市文明程度是一座城市的发展水平、综合实力和市民素质的集中体现。近年来,三水通过开展“感动三水”道德模范评选活动打造了城市文明品牌,挖掘和选树了文明榜样,并通过将发挥先进人物的榜样作用,带动更多人争做好人,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城市文明建设步上新台阶。好人好事,是“友善三水”的集中体现。城市文明品牌无疑是一块金字招牌,希望三水用好这块招牌,继续提升城市文明水平。

——佛山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文明办主任甘绮霞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