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房产指南 >

区域整体发展「公司一些区域不让员工」

来源:   2023-06-14 12:16:20

市党代会报告摘录

以高端服务业为引领,以特色楼宇、科创空间、产业社区为载体,以大数据、大健康、物联网、人工智能等为支撑,构建都市产业生态圈。

以五一商圈、袁家岭中央文化区、红星片区、湘府消费中心等为依托,打造一批高品质科创空间、产业空间、文化空间,以存量换取增量,让老城区释放新活力。

推动长沙县、浏阳市和宁乡市城区扩容提质,打造省会副中心和活力型中小城市样板,形成“众星捧月”的发展新局面。

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 王斌 胡媛媛 周游 颜开云 洪虹 颜家文 张禹

长沙国金中心、华远国际中心、鑫远国际大厦、楷林国际、金茂ICC、梅溪湖创新中心……鳞次栉比的楼宇群拔地而起,在长沙天际线弹奏出跳动的音符。

五一商圈、袁家岭中央文化区、红星片区、湘府消费中心……“十一”黄金周,几大新老商圈互相呼应、互相赋能,让“网红长沙”实至名归。

省会长沙以占湖南5.6%的土地,创造了全省30%的GDP,这与长沙都市产业生态圈和各县区的快速发展密不可分。

市第十四次党代会报告提出,做实县区,以高端服务业为引领,构建都市产业生态圈;实施城市更新行动,以存量换取增量,让老城区释放新活力;适时推进行政区划调整,形成“众星捧月”的发展新局面。

巩固区域基本盘,让城市发展底气十足。今后五年,长沙将注重以特色楼宇、科创空间、产业社区为载体,以大数据、大健康、物联网、人工智能等为支撑,构建都市产业生态圈,打造一批高品质科创空间、产业空间、文化空间,推动长沙县、浏阳市和宁乡市城区扩容提质。

抓住高端 大力构建都市产业生态圈

伴着飒爽秋风,长沙大地涌动着干事创业的激情。从商贾云集的五一商圈到崭露头角的湘府消费中心,从特色楼宇、科创空间到大数据、大健康、人工智能产业,近年来,长沙市以高质量产业项目建设推动高质量发展,各区县及园区成为长沙实施创新引领开放崛起战略的主阵地。

9月30日,2021年长沙市重大项目集中开竣工天心区分会场活动在爱尔总部大厦项目现场举行。此次集中开竣工26个项目,总投资近百亿元,其中备受关注的爱尔总部大厦项目总投资18亿元,主要建设2栋商务商业楼。爱尔全球总部、爱尔眼科国际医疗中心入驻项目,逐步形成具备国际水平、技术领先、品质超群的眼科医疗综合体,成长为长沙又一特色楼宇和大健康产业新的标志性项目。

10月8日,2021年湖南省第三次重大项目集中开竣工活动长沙主会场仪式上,上汽大众新能源汽车项目正式启动。项目总投资约80亿元,新建电池车间,规划年产能15万套新能源电池,同时预留升级至30万套年产能的空间。从领域看,此次集中开工项目主要集中在重大产业链、科技创新、重大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等领域,将为长沙新一轮跨越发展注入更强劲的动力、提供更有力的支撑。

好的产业项目,需要好的空间平台和载体。金秋10月,后湖边,花园式独栋办公科创园区——中建智慧谷在湖光山色中闪耀。面积330亩,经营性部分容积率仅1.2,绿化率达40%,这处背靠岳麓、面朝湘江、毗邻后湖的科创园区,办公环境好得令人难以拒绝。在产业定位上,园区紧紧围绕软件信息、人工智能、高技术服务业三大产业布局,特色十足。

湘江西岸,霓虹闪烁,各式特色楼宇、科创空间、产业社区灿若星河,都市产业生态圈加速构建。岳麓山下,寸土寸金,科创经济发展动能磅礴。中建智慧谷、岳麓科创港等16个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产业孵化平台,提供了近70万平方米优质承载空间,从而引进培育了35家创新企业、10余家创新平台;28栋楼宇专攻金融产业,以吉祥人寿、省财信金控等总部企业为龙头,传统金融 新兴金融 基金 专业服务机构完整产业链逐渐成型,湖南金融中心入选全省服务业示范集聚区。湖南省检验检测特色产业园是“国”字号园区,通过推进“特色兴园、产业强园、空间拓园”,集聚检验检测企业103家,产值破50亿元,致力打造“中部检验检测之都”。

现代化都市圈的底盘,必定是良好的产业圈。在长沙算法产业新闻发布会上,一大批依托先进算法技术的科技企业入驻长沙经开区标志性产业综合体——星沙算中心,拉开了湖南算法产业大发展的序幕。长沙市大力推进数字产业化,依托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国家网络安全产业园区(长沙),壮大云计算、大数据、区块链、网络安全、人工智能、地理信息等数字产业;在建“天心数谷”等一批数字产业集聚区,高水平建设湖南大数据交易中心,争创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积极发展数字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促进平台经济、共享经济、流量经济规范有序创新发展。

城市更新 让老城区焕发新活力

在全面建设以“三高四新”为引领的现代化新长沙的征程中,坚持走精明增长、内涵式发展之路,积极推进城市更新,已成为驱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

“撸起袖子加油干!”刚刚过去的国庆长假,雨花区红星片区处处可见热火朝天的建设场景。天华路、湘华路、天华安置住宅项目的工地上,工程车往来穿梭,百余名建设者坚守一线,有条不紊地展开项目基础施工。待明年底3处项目建成,将进一步完善红星片区的交通路网,实现宜居品质提升。

吹响城市更新的号角,红星片区内更多高品质产业空间加速打造。建筑面积约60万平方米的步步高星城天地正拔地而起,作为集商务办公中心、星级酒店、高端公寓、购物中心等于一体的大型城市综合体,未来其将集聚现代高端业态、引领城市商务风尚。

提起红星,长沙人耳熟能详。如今这片崛起了大市场群的热土,又在城市更新行动中一马当先。按照雨花区的规划部署,红星片区城市更新项目致力于打造高品质城市公园文旅商务区,为长株潭一体化建设助力。其将以发展新业态、新场景、新功能为重点,大致划分为3个类别、6个城市更新单元,包括功能改善类的圭塘河植物园单元,全面改造类的天华、红星大市场单元,综合整治类的商贸城、红星会展和洞井单元。

据悉,目前天华单元已动工建设。而将于今年底启建的圭塘河植物园单元,将通过挖掘历史文化元素,创新商业模式,以植物园、圭塘河、天华公园为载体,以湖湘文化、非遗文化为内核,打造“一站式、微度假”旅游目的地,为长沙再添一处高品质文化产业空间。

加速产业提质、实现文化传承、推进民生改善、释放创新动能,长沙大力实施的城市更新工作,正让更多老城区焕发新活力。

人头攒动、消费火爆,国庆黄金周期间的天心区着实“火”了一把。天心区正积极释放消费潜力,构建商务、商贸业态呈多点布局的湘府消费中心,包括在建拟建的五江国际广场、天城国际、龙湖天街、文景领秀商业项目等。

致力于填补省府片区商业空白、助力长株潭一体化的湘府消费中心,将在新业态、新场景、新消费、新营销中敢于“吃螃蟹”:在首店首发经济上率先抢“新”,建设品牌新品全国首发地;在“互联网 销售”引入商业体销售上率先创“新”,打造数字消费街区;在长沙老字号、本地国潮品牌上努力推“新”,将消费品做成娱乐品,不断制造概念、输出品牌、引领潮流。未来,该中心将成为长株潭半小时生活圈经济圈的重要载体,让市民在此宜居宜业宜商宜游宜学。

10月8日,“遇见袁家岭·我和我的城市”主题摄影展巡展在芙蓉区政府启动。在一幅名为《星城新地标》的作品中,袁家岭中央文化区新地标——湖南文化广场(二期)拔地而起,这个湖南省十大重点文化工程项目之一,总建筑面积8万多平方米、高206米的大楼,将被打造成湖湘首座新文化产业复合体,与IFS等地标建筑遥相呼应,展示城市发展的无限生机。

走进蔡锷中路,只见两厢有机更新项目已基本完工,整齐的红砖外墙,拱形装饰的窗口,沿街屋顶轮廓错落有致,米色外墙优雅大气,浓浓民国风扑面而来。高楼林立的五一商圈平添清新古朴的韵致,蔡锷中路两厢2800多户老居民幸福感也由此飙升。

呼应长沙市第十四次党代会要求,在芙蓉区,五一商圈、袁家岭中央文化区的城市更新行动加快推进,一批高品质科创空间、产业空间、文化空间加速打造。芙蓉区把袁家岭中央文化区建设作为区域发展战略,明确要将其打造成长株潭都市圈的文化融合示范区、文化消费引领区、文创产业聚集区。

目前,芙蓉区聚焦文化传承与创新,围绕“一核两轴三圈多点”,做好“文化 ”文章,加速推进湖南文化广场(二期)、惟楚广场等九大项目建设,有效整合200万平方米产业发展资源,注重建链、补链、强链,央区建设欣欣向荣。

众星拱月 扩容提质塑造发展新格局

2个篮球场、3个羽毛球场,纵横的水道和小水塘构成“雨水花园”,干净的食堂飘散着人间烟火气,白色的走廊格外通风明亮。走进初秋的长沙经开区英萃园员工小区,迎面而来的是张张笑脸,这处全省最大规模公租房项目,让在园区辛勤耕耘的新星沙人也感受到“稳稳的幸福”。

如今的长沙县,天上,是赏心悦目的“星沙蓝”;地面,是车畅人欢的一座城;地下,是飞驰地铁联通的15分钟生活圈。

5年来,长沙县一直主动割舍“县域印记”,让“一核三城、两轴四区”城市发展新格局加速构建。如今,长沙县城镇化率已提高至74.5%,县城建成区面积扩大到126平方公里,常住人口突破137万。

在长沙县,省会副中心的建设蓝图已经铺开。全面对标中心城区,长沙县出台实施了《星沙新城建设品质管控导则》,城市提质改造成效明显。东部临空产业城重大项目建设提速,黄花综保区二期验收合格。长沙国际工程机械展成为全球最大的工程机械行业盛会,现场成交额突破400亿元。不久前举行的第二届中非经贸博览会上,共签约135个项目,累计融资229亿美元。

长沙县“十四五”规划里,为迈向大都市区经济时代挂上“作战图”。一方面,推进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建设,主动融入长株潭一体化,充分发挥“自贸区、经开区、综保区、临空区、会展区”五区叠加之势,让“五区”叠加政策优势转化成“五区”叠加发展动能,锻造出高质量发展创新“高地”。

6年前,全长9.26公里的浏阳西北环线通车,对于浏阳来说,其重大意义在于拉开了城市骨架,主城面积由20平方公里扩至40平方公里。如今,城区扩容提质2.0版正在进行中——深度融入大长沙,是浏阳拓展发展空间的战略选择。

在浏阳,“中心城区”的概念包括浏阳主城和金阳新城。主城区定位为浏阳政治文化中心,发展面向市域、辐射湘赣边的综合服务功能;金阳新城则定位为对接长沙开放型经济走廊的桥头堡、现代产业新城,打造“省会副中心的地标性区域”。在长沙市确立的“一体两翼”城市空间发展格局中,金阳新城是“东翼”,以浏阳经开区和永安、洞阳、北盛、蕉溪四镇为基础。当前,金阳新城已有各类注册企业1700余家。其中,园区无疑是动力最澎湃的引擎。“以浏阳全市0.76%的土地,创造了50%的工业产值和32.75%的财政税收。”浏阳经开区相关负责人介绍。

浏阳“十四五”规划描绘出了“城城融合”的蓝图。一方面是加快金阳新城与长沙主城的融合,将金阳新城建设为长沙东部区域性中心城市、浏阳与长沙都市区协同发展的产业承接区;另一方面,是加强金阳新城与浏阳主城区的融合。

国庆假期的5日一大早,在宁乡市丽水佳园老旧小区改造施工现场,建筑工人刘师傅正在给小区的门楼、房屋外墙换上“新装”。随着宁乡市城镇老旧小区改造三年行动的持续推进,一系列的整治美化“组合拳”落实到位,刷新颜值的小区备受居民青睐。记者从宁乡市住建局住房保障服务中心获悉,今年,宁乡市将城镇老旧小区改造纳入政府民生实事清单,计划改造老旧小区52个,涉及178栋、3164户,是近年来改造任务量最多的一年。

除了改造水、电、气、路、通信、消防等基础设施,宁乡市还将净化美化小区环境、完善健身器材、免费安装抽油烟机等便民政策全部普惠旧改小区,有力地推动建设安全健康、设施完善、管理有序的完整居住社区,打造“15分钟生活圈”,使老旧小区居民生活更方便、更舒心。据介绍,宁乡城市有机更新主要从三个片区着力,一是中央商务片区,二是沩水湾片区,三是白马桥片区。

城市是区域发展的龙头,转变城市发展方式,建设宜居安宁、和谐幸福、富有活力的现代化城市,是宁乡市面临的重大发展课题。据悉,宁乡市将坚持“一江两岸、东进融城”的发展主轴,扎实推进“四精五有”品质城市建设,加快打造省会副中心和活力型中小城市样板。

市民声音

自来水进农户 南城故事更多彩

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 王斌

“家门口摆的这十几个水桶很快都派不上用场了,我家马上要喝上自来水了。”近日,天心区暮云街道暮云新村禁山子组居民彭电喜气洋洋地说道。因为地理位置特殊,这里之前没有铺设自来水管道,此前他家里饮用水、自家小饭店的烹饪用水都需要开车到4公里外的地方拖。而旺季饭店生意好、用水量大,一天需要开车拖两趟水,费时费力。如今自来水管入户,彭电和附近的居民甭提多高兴。

随着暮云片区美丽乡村的打造、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彭电觉得在农村发展也大有前途,去年9月把自家的院子收拾出来,改成了“桥边人家”农家乐,开业一年多来生意之红火出乎他的意料:“区里对我们暮云农民大力扶持,打造了很好的环境,长株潭一体化对我们也是一大利好。尤其是今年3月份天心区在暮云举办马拉松赛事后,来的客人一天比一天多,十一黄金周人多的时候,小饭店一天营收有两三万元。现在用水问题也解决了,我可要甩开膀子大干一场。”

2021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指出,“有条件的地区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天心区此前已制定了《长沙市天心区农村自来水普及工程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今年通过与市供水有限公司协商,探索构建以政府为责任主体、企业参与投资建设、城乡供水一体化的“天心模式”。在2022年底以前,天心区将解决1.2万余农村地区人口的自来水问题,全区将实现农村片区和城市片区统一水质、统一水价、统一服务的供水目标。

目前,暮云新村、许兴村一带逐家逐户在装自来水管,已有部分村民喝上了自来水,整个片区的水表将于10月底安装完毕,11月初暮云片区千余农户将正式通水。不仅如此,暮云片区将引入更多基础设施和资金、资源,让祖祖辈辈以种植养殖为业的农民收入更高、日子更美。“这里将打造体育广场,修建网红篮球场,官桥湖对面还将引进一家综合农业公司,周边的房屋会被打造成民宿,到时候我们这里会更美丽、更热闹。”彭电憧憬着。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