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房产指南 >

北仑调解委员会「临朐家事法庭」

来源:   2023-03-04 12:16:36

2018-04-24 13:26 | 浙江新闻客户端 | 记者 王晨辉 通讯员 李欢腾 支鸣飞

特邀调解员胡琼霞在调解一起家庭矛盾。王晨辉 摄

胡琼霞是宁波北仑芦南社区一位普通的社区大妈,从去年9月起,她多了一个身份:北仑柴桥法庭特邀调解员。每周,胡琼霞都有一天在法庭工作,调解家庭、邻里等各种矛盾纠纷。

在柴桥法庭,有6位像胡琼霞这样的社区大妈轮流进驻,并设立了“芦江大阿嫂调解工作室”,半年多来,她们调解纠纷120多起,其中成功50多起,成为了宁波调解金名片。近日,省高院等部门对这项创举进行调研并表示了肯定,认为社会力量进驻法庭的做法可供全省借鉴推广。

用心劝说,以情动人

4月12日,在北仑柴桥法庭的“芦江大阿嫂调解工作室”,经过三个多小时的调解,陈大伯和徐大妈终于认识到,儿子和儿媳闹矛盾,他们有很大的责任,需要认真反思。

这是胡琼霞正在调解的一起家庭纠纷。年轻人闹离婚,为什么要把父母叫来调解呢?原来,这对小夫妻一直和男方父母一起生活,父母对他们管得非常多。

“前几天这对小夫妻闹离婚时,我发现女方对男方父母颇有怨言,觉得家里一切都要听他们的,而男方又是个孝子,总是无原则地让妻子听从他父母的。”胡琼霞说,了解到这一情况后,她认为这对夫妻的矛盾,根子出在男方父母身上,于是,把他们叫到了法庭。

面对胡琼霞,陈大伯和徐大妈吐露了他们肚子里的委屈,说儿媳花钱大手大脚,贪玩,还不尊重他们。

“我觉得你们二老挺不容易的,对儿子儿媳付出了很多。”胡琼霞笑着说。

“可就是这样,他们还说我们不好,你说气不气人,现在还要闹着离婚。”徐大妈说着,不禁流下了眼泪。

“你们看这样行不行,反正吃了力也不讨好,不如就不要去管他们了,让他们按自己的方式去生活,你们看怎么样。”胡琼霞话锋一转,让两位老人有些意外。

接着,胡琼霞又从自己调解过的一些案例出发,劝两位老人不要对儿子儿媳的事情过问太多,让他们按自己的意愿生活。

“刚开始,两位老人还挺不服气的,觉得自己做得没有错,我又结合自己的经历,讲了我是如何同自己婆婆相处的,渐渐的,他们有点动心了,也慢慢认识到自己的不对。”胡琼霞对记者说。

做完二位老人的工作,胡琼霞又和另外一位社区大妈一起,来到那对小夫妻的家里,劝他们和好。

“这已经是我今年调解的第四起家庭矛盾了。”胡琼霞说,与法官不同,她在调解矛盾时,很少会说法律条款,总是从自己的经历出发,找到矛盾的根源,争取让双方和好。

调解邻里纠纷也是胡琼霞的长项,前不久,有一个小区居民杨师傅反映屋顶漏水,怀疑是楼上装修造成的,而楼上居民又对此否认,此事如果通过正式的法律途径,需要进行司法鉴定,仅鉴定费就会超过上万元。在调解室,胡琼霞对他们说:“邻里之间,每天抬天不见低头见的,能有什么过不去的坎,真要为这点事开了庭,多花了钱不说,以后相互见了面多尴尬,你们要是信任我这个大姐,就听我一句,大家都退一步,一起出点钱,把事情解决了吧。”

在胡琼霞的努力劝说下,两户人家达成和解,放弃将争端诉诸法庭,而是通过协商的方式,各出一点钱,楼上拿出1000元损失费,将房屋漏水点修好。

北仑柴桥法庭特邀调解员虞媛(左)在一户居民家中调解

化解矛盾,促成和解

走进北仑柴桥法庭“芦江大阿嫂调解工作室”,记者看到一本案件登记表,上面密密麻麻记录着案件明细,内容包括纠纷类型、受理时间、结案时间、当事人姓名、年龄、电话、纠纷事由、调解结果等。

柴桥街道妇联主席李碧雅说,“芦江大阿嫂”成立于2015年,是由50多位社区大妈组成的调解家庭、邻里纠纷的社会组织。2017年9月,“芦江大阿嫂”与柴桥人民法庭合作,组织6位社区大妈轮班坐镇柴桥法庭驻庭调解,设立“芦江大阿嫂调解工作室”,主要针对离婚、抚养、赡养、遗产、邻里纠纷等家事纠纷进行调解。

社区大妈如何参与调解?柴桥法庭庭长李瑛对记者介绍,她们的调解分为诉前疏导、诉前调解和诉中调解三种;诉前疏导即对当事人到法院来咨询时进行答疑解惑,发现矛盾及时化解,使其最终消除起诉的念头;诉前调解即当事人在提交诉状后,法院立案前,引导当事人由特邀调解员社区大妈进行调解 ,力争将矛盾纠纷化解在诉前;诉中调解即对于法院立案后的案件,社区大妈参与调解,努力让双方当事人达成一致,握手言和。

除此之外,大妈们还作为心理咨询师对当事人进行心理疏导,解开心结,并给出可行性意见与建议。

李瑛说,社区大妈进驻法庭,能及时主动调处家庭矛盾和邻里纠纷,把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

就在前不久,有一位91岁的老人李大爷来到法庭,说儿子不赡养他,不给他饭吃,他要告儿子,“芦江大阿嫂调解工作室”的虞媛大妈知道后,忙把老人请到了调解室,并把他的儿子李先生请了过来。原来,李大爷血压有点高,上一次体检,医生劝老人不要吃得太油腻,儿子就让李大爷多吃点蔬菜,老人误解为儿子对他不好,一生气就要把他告了。

“是你儿子不好,我们批评他了,不过医生叫你少吃肉,也要听的。”虞媛对老人说。

“年纪大了,有时候就和孩子一样,我们做儿女的,一定要耐心……”随后,虞媛又悄悄地把李先生拉到一边,谈起了“养老经”。

作为大妈的特邀调解员照片和姓名挂在了法庭里。王晨辉 摄

获得成效,值得推广

“如果经特邀调解员通过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方式调解化解矛盾纠纷,既能保留情面又能维系亲情,事结案了,社会效果更佳。”李瑛说,很多家事,邻里事,如果非要分出对错,一是成本非常大,二是可能会对相互关系造成影响,社会效果不一定好,

自社区大妈参与柴桥法庭调解工作以来,已经共参与调解120起纠纷,实际成功50余起。同时,她们还积极开展普法宣传,保障妇女、未成年人和老年人权益宣传,预防和阻止家庭暴力事件发生,推动构建和谐婚姻家庭关系,促进和谐社会的发展。

社区大妈的工作在法庭上,更在社区里。胡琼霞说,每调解一起矛盾,不仅法庭上做很多工作,在庭外也得做大量的调查了解和说服工作。上个月有一起遗产纠纷案,两兄弟为了争夺遗产闹得不可开交。实际了解下胡琼霞发现,哥哥家实际困难更迫切需解决,所以她努力说服弟弟做出让步。

“让社区大妈们参与到法院立案案件的处理中,协助法官做好调解工作,分担并减轻了法官的办案压力。”李瑛表示,借助民间力量,更好地发挥司法资源,提高司法效率,也是当前司法改革推行大调解模式下的一种新探索,成效明显。接下来他们将聘请更多社区大妈参与法庭调解工作。

“除了驻庭特约调解员之外,‘芦江大阿嫂’还有50余名热心大妈、30多名注册志愿者,常年在社区、村里开展家庭、邻里调解工作。”李碧雅说,家和才能万事兴,家庭作为社会最基层的细胞,家庭关系稳固是社会关系和谐的基石。社区大妈进驻法庭,最大限度避免了家庭纠纷转化成社会纠纷,实现了家事审判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有效维护辖区社会的和谐稳定。

据了解,此类民间调解组织进驻法庭参与调解的形式在全省尚属首例,得到了省高院等部门的肯定,下一步,将在全省范围进行推广。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