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海外地产 >

柴桥古镇历史「柴爿巷」

来源:   2023-03-04 12:16:33

Sep 3rd

A LONG HISTORY

柴 桥

北仑老街

水过留痕,桥行有根

时间会让昔日的繁华变成今时的旧景,将繁盛兴旺的往事融入生活的柴米油盐之中。北仑柴桥,因桥得名,便注定了与桥、与水的不解之缘。

母亲河,芦江水

穿过空旷的农田向前延伸,河流、道路、屋舍变得密集,景物交替,新旧分明。房屋随着河道排布,墨色的屋顶连成一片,行人、车辆穿梭于细长的街巷中,好不热闹。

CHAI

QIAO

一座座长短不一的石桥横跨河道,远远看来却像是点缀玉带的一节节锁扣……这是从空中俯视的角度看柴桥的样子,低矮房屋最密集的那一片老建筑便是柴桥老街。

柴桥,“因桥而名,桥以河生”。柴桥原是芦江河支流上的一座石桥,相传由柴姓人筹资建造,桥名、地名便由此而来。而芦江就是柴桥的母亲河,芦江源于瑞岩寺水库,倚着千年古刹瑞岩寺流出,一路贯穿了整个柴桥地界最后流入大海。阡陌纵横、田园农家,可以说芦江滋养了这一方沃土。

虽说周围的建筑多已大改,但临近老街柴桥的部分依旧能寻见些昔日古航道的影子。5、6米宽的河道边上零星还停靠着几艘老旧的小木船,石板搭建起的河埠头如今最大的作用是给住在老街上的妇人浣洗、闲聊。河道边还散落着几间老宅,后门就挨着河畔,想来若是旧时在此处出门上船一路行至宁波城去,也是畅通无阻。

往日的旧景散去,剩下的便是柴桥人对桥、对水的眷恋。老柴桥架起了木框,请了工人维护修缮,而芦江更是顺着流水,印在了柴桥的各处,芦江村、芦江书院、芦渎中学……在一声声重复唤起的名字里,化作了江南水乡的低吟浅唱。

弄堂里的小名堂

柴桥老街就像是一道热闹繁华的缩影,即便现在更多的是一股子时间留存下的老旧气,却依旧不改老街作为柴桥地区商贸中心的地位。

习惯了购物广场里的成衣商店,看见老街上“棉布商店”的巨大招牌反倒勾起了许多回忆。扯棉布、制棉衣,现在家里上年纪些的老人中还有些保留着做衣服的手艺。

柴桥老街,从主街横向延伸出去还有不少巷弄,一小簇红果,或是院落里一株有些年头的果树都能自成一景。

闲逛一圈会发现老街上还有很多有趣的弄堂名,蒲鞋弄、茶亭弄、当店弄、美丰弄、咸草地弄、水龙口弄、智昌弄等等,寻一位街上的老人问问就能知道其中的门道。每个弄堂名都有一段自己的故事,像是蒲鞋弄过去便是一条专卖草鞋、蒲鞋的弄堂地摊才得了这个名字。

老街生煎,名扬千里

如果说先前的这些老街故事是活在老一辈人的回忆里,那么一笼热气腾腾的老街生煎则更像是老街此刻的精气神。每日天未亮到晌午的这段时间,老街上就会飘散出一阵葱油香,“滋啦”一声一勺金黄的油浇在烧热的平底锅上,飞溅起油花,升腾起一阵白烟,趁热撒下葱花,一锅热腾腾的生煎包子就要出炉了。

“老板,20个生煎打包带走”,“老板,这里10个生煎,2碗小馄饨”……这小小的店面从开张起就没有歇下的时候。一边是满座的食客,一边是忙碌的师傅们,店面只要一眼就能望个通透。听老板的安排找空位拼桌坐下,美味当前,人与人间也就少了一份拘谨,全心投入在满足口腹之中。

老街两边,上百年历史的二层木结构老屋相互依偎,如同老街生煎一样,街上还有不少老底子留下的店铺,印刻这柴桥人的生活记忆。这些店、这些人就像是柴桥老街一枚泛黄的标签,标识着一代代流传下来的老街情节。

活着的老宅院

老街就像是时间的观察者,守护着旧时的影子,也不断融合接纳着新的元素。这样相比下来,那些能在岁月沧桑中保存下来的老宅院则显得古旧、深沉许多。

离柴桥老街十来分钟车程的四合村原是由群力、里隘、朱家漕、麟角湾四个村合并而成。这里的村民大多是在清康熙年间和乾隆年间迁入,因此便留下了多处以清代建筑为主的古民居。

今夕何夕,古宅和老街封存着一代代人的记忆,就如同现在的我们想要留住这片古意作为媒介,与过往对话,让那些从老一辈口中流传下来的故事更立体,更真实。

来源 | 杂志里的

图 | ATPC

编辑 | 希希

阿拉旅游 •文艺连萌|覆盖千万文艺生活实践者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