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房产频道 >

“我们的回天大变样” 一起来看回天全年报→

来源:   2024-02-23 10:16:06

2021年是“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新一轮回天行动计划印发实施,各项年度任务圆满完成——


75个年度项目中21个新建项目实现开工,34个完工项目实现投用,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75.8亿元,超额完成投资计划,“回天有我”大型社区治理经验内涵不断丰富,市区部门报到服务超千次,基层治理能力水平显著提升,居民满意度达到8.27分,同比上升6.3%。


在公共服务完善、交通和市政基础设施建设、人居环境品质提升、产业发展活力培育等方面,回天地区正在蝶变成为与首都城市发展相匹配的宜居之城、活力之城、幸福之城。



立足“有与优” 公共服务增量提质步伐加快


回天有教不断完善


全面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持续扩大基础教育供给,进一步优化结构布局。朱辛庄规划幼儿园等6个项目完工,领秀慧谷西侧幼儿园等3个项目投用,年度建成项目增加学位近2700个,行动计划实施以来累计提供近万个幼儿园和中小学学位,学前教育普惠率超过90%。


回天有医进一步夯实


统筹推进医疗设施标准化建设与均衡化布局,区域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持续提高。积水潭医院回龙观院区二期、清华长庚医院二期基础工程完工,积水潭医院新龙泽院区投用,新增医疗床位800张,累计接待患者近12万人次,养老服务能力持续提高,瑞旗家园配套养老设施等3个项目投用,增加床位超200张,设施面积8200余平方米。


▲紫金新干线配套养老设施


回天有乐丰富多彩


完善区域公共文化服务网络,服务供给水平不断提升。2个街镇级文化中心完成改造,建成24小时城市书房,设置10座社区漂流书屋。天通苑文化艺术中心,开业半年接待群众近47万人次。常态化开展“幸福回天”群众性活动,积极筹办回天春晚、回天跨年等品牌活动。建成东小口森林公园5公里健走步道,增添5人制足球场等体育场地13个。


▲天通苑文化艺术中心



紧扣“通与畅” 基础设施承载能力不断提升


回天有路高效通达


“一纵一横”“五通五畅”的主干路网骨骼脉络初步搭建,次支干路毛细血管不断畅通。“一横”,北清路一期工程关键节点辛庄桥实质性开工,建成后将实现与途经高速路的高效相连。“一纵”,安立路快速化改造规划方案已全面稳定,未来将在缓解区域拥堵、联系三大科学城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公共交通体系优化完善


以轨道交通建设引领区域发展,统筹推进既有轨道线路扩能提升和新建线路工程建设。轨道交通13号线文华路等站点开工,17号线未来城南北站及区间完工。拓展慢行系统出行范围,自行车专用路东拓开工建设,建成投用42公里绿道,搭建安全连续、覆盖广泛的“骑行 步行”网络体系,投用天通中苑地下车库,增加停车位2600余个。


保障能力持续增强


提高市政保障和防灾减灾能力,累计完成天通苑地区老旧小区供水管网改造68公里,更换智能远传水表6.3万只,持续改善居民用水品质。完成七燕干渠等3条河道14公里疏浚治理,有效提升防洪排水能力,恢复水清、岸绿的滨水空间。有序推进回天地区雨污合流改造和育知东路等积水点治理,加紧建设海绵城市。



围绕“点与面” 人居环境更加舒心有序


回天有绿多点开花


持续扩大绿色生态生活空间,公园化城市街区初见雏形,公园绿地500米服务半径覆盖率远超全市平均水平。全年累计增加公园绿地近41公顷,让居民开窗见绿、转角有绿,感受到“家门口的变迁”。结合绿道建设有机串联9个公园和1个生态河道。32.73公顷的奥北森林公园一期工程开工,打造首都中轴线北延长线生态枢纽,建设回天地区的“中央公园”。


▲霍营公园


回天有序有力推进


坚持依法治理、强化公平正义,各方齐心啃动“硬骨头”。深入推进疏整促专项行动,创建基本无违建社区11个,6条背街小巷完成整治提升,加装电梯28部,209个社区(村)完成智慧平安小区前端设备安装,1174处共享单车电子围栏启动建设。制定实施“1 5 9”秩序整治方案体系,打造27条交通秩序样板街,检查各类经营主体7万余户次,整治群租房超2900套。群众安全感满意度达到99.15%,相比2019年上升4.05个百分点。


城市更新深化探索


依托存量资源打造增量示范,充分利用百姓身边“小空间”解决“大民生”需求。接续实施22个老旧小区设施更新和环境优化,切实改善了嘉诚花园等一批小区的居民生活环境。全面摸排回天地区闲置资源及低效空间利用情况,充分征求周边居民意愿,梳理政策瓶颈,形成区域存量空间更新利用的资源清单、需求清单、政策清单及项目清单,为存量资源全面转换利用奠定扎实基础。



聚焦“高与新” 产业发展活力有效激发


回天有购培育壮大


打造特色商业街区,持续引领新型消费升级。龙德商圈、龙域商圈完成改造,建设有品质有活力的公共消费空间。新建提升便民服务网点12个,丰富居民家门口“菜篮子”。整合首开智荟街、龙域西区商业街等夜间消费资源,构建回天地区夜经济体验与文化,营造“夜京城”生活圈。


回天有业成效初显


建设双创社区和双创孵化器,努力形成特色产业集聚区,创新创业氛围日渐浓厚。增加产业空间超8万平方米,对接引入滴滴出行等龙头企业。推动华辉安健、诺诚健华等24项重大产业化项目取得重大进展。打造回天地区政务服务分中心,发布“促就业稳就业”政策宣传解读信息40期,组织专场招聘会25场,提供岗位超万个。


双城联动稳步实施


紧抓“两区”建设契机,回天地区与未来科学城、中关村科学城联动发展日益紧密。推动落实68个发展支撑项目和22个重点任务,积蓄人才蓄水池势能,小米智慧产业基地项目完工,小米二期开展土护降施工,引导人才在未来科学城及周边重点功能区就近就业。制定优化住房支持政策,提供住宅超2300套,匹配人才居住需求,从源头推动解决区域职住平衡。


▲“一轴一带两廊多组团”区域发展格局



抓牢“共建与共享” “回天有我”不断深化


紧抓基层治理“指挥棒”


持续加强回天地区党建联席会建设,做实三级党建协调委员会,累计召开各级协调会近2000次,协商解决各类问题超3700件。强化社区(村)“两委”干部作用发挥,完成133个社区(村)“两委”换届选举。


引导基层治理“风向标”


35家市级部门、73家区级单位结合属地需求,坚持问题导向,全力保障年度各项任务及重点项目有序实施,积极协助解决居民各类热点问题,全年围绕社区疫情防控、政策培训讲座等赴回天地区报到服务超千次,累计超1.4万人次参与。


凝聚基层治理“大格局”


推广“书记是最好的12345”等经验做法,提升“接诉即办”工作质量,累计办理12345诉求7万余件,回龙观、史各庄街道退出治理类街乡镇市级督导。开好社区两网“直通车”,办理“两张网”市民诉求近1500件,解决率提升至92.7%。


探索基层治理“新路径”


持续用好社区“五方共建”等协商议事平台,吸引更多居民群众参与社区事务,累计建设完成社区协商议事厅示范点12个,创建楼门院治理示范点35个,深入拓展社区“小院议事厅”“左邻右舍”工作机制,增强家园共治意识,楼门文化成效初显。


建设基层治理“智慧脑”


依托“回天有数”推动大数据治理,持续开展城市体检。试点在霍营等5处轨道站点开展人脸识别快速进站安检新模式,启动实名线上注册。在市区两级政务云、大数据平台和“五清”数据底座基础上,建设回天地区城市大脑,重点补强人工智能AI、城市体检模型等融合服务支撑能力。



2022年是纵深推进新一轮回天行动计划的关键之年,全市上下将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紧密结合“接诉即办”改革,推动回天地区公共服务设施缺口不断缩小,基础设施承载能力不断增强,基层治理水平持续提升,产业发展活力日益彰显,更加扎实有力推进宜居之城、活力之城、幸福之城建设。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