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房产频道 >

珠江奔流⑧ | 老厂区涅槃之歌

来源:   2023-03-14 18:16:31

作为衔接珠江前、后、西航道“咽喉”的白鹅潭,位于三江交汇之处,自古以来商贾云集,如今正打造成为繁华珠江航道的又一活力“名片”。

在“一口通商”时期,白鹅潭是广州的重要口岸。改革开放后,白鹅潭沿岸更是广州商业重镇。如今,36平方公里的白鹅潭商务区保留了中心城区沿江范围稀缺的可开发产业用地,成为广州市重点培育的五大世界级商圈之一,将建设国际一流商业地标,成为珠江沿岸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之一。

我们沿着珠江,重点走访了正在不断推进建设的聚龙湾、广船、鹅潭一号总部和白鹅潭大湾区艺术中心等多个项目,看白鹅潭如何实现产业重生,带动营商环境、人居环境整体提升,为高质量发展储势蓄能。

白鹅潭

寻踪工业遗存

大油罐老码头尽显岁月痕迹

从芳村码头上岸后,我们登上了白鹅潭芳村段长达8公里的滨水岸线。刚走进白鹅潭商务区,就感受到这里的建设热火朝天,动能澎湃。

以正在建设的白鹅潭大湾区艺术中心为起点,我们沿着珠江后航道一路往南。历史上,这一带是著名的工业集群区,沿岸保留了清末民初建造的一批工业建筑:厂房、仓库、码头。后来,广州多家市属国企如广州港集团、岭南集团、广州轻工、广州柴油机厂、广智公司等也在这里留下过足迹。当年的建设者,正是以工业区规划为蓝图进行布局,留下了质朴无华、尺度适中的工业文化景观。

广东省“三馆合一”项目(广东美术馆、广东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中心、广东文学馆)。

一路经过信义会馆、德国教堂,接着就进入亚细亚花地仓旧址。几座巨大的圆柱形油罐映入眼帘,进入其中一个油罐内部可以看到,油罐的壳由约15毫米厚的钢板加上铆钉制成,这也是花地仓最具特色的标志性建筑。

据了解,随着海上丝绸之路的贸易发展和商业资本的大量涌入,清末民初时期,西方各国洋行看中了如今聚龙湾片区一带的便利水路条件,以及其与贸易重地“十三行”隔江相望的优势,纷纷在此购置土地、开辟码头、建造仓库。花地仓、渣甸仓、日清仓陆续出现,这里成为广州最有名的码头仓储区。而后,随着贸易发展带动经济繁荣,逐渐开放的文化和经商氛围为工业的发展提供沃土。清代末年,中国民族工业崛起,民族工业家在大冲口建立起第一间机器制造厂——协同和机器厂。20世纪30年代后,广州西村发电所、广州造船厂、广州钢铁厂相继建立,这些工厂见证了我国民族工业奋进的发展历程。

一座座老仓库、旧厂房,一道道龙门吊轨,记录着一个时代的足迹。如今,当它们的生产功能消退,如何以“绣花功夫”让这些工业建筑在新时代下焕发新生命,这道时代命题要答好,思考和探索就不能停留在纸面。

走读滨江风貌

最好的风景给最前沿的产业

来到已经变身为白鹅潭展示中心的冲口仓,玻璃屋顶的红砖建筑让人眼前一亮。在这里,百年榕树、临江木栈道与宽阔的江面相得益彰。走进展示中心,通过红色的外墙依稀能看出这里曾经是货仓,不过木质的横梁、简约的陈设、大片的落地玻璃窗,让人们看到一座现代主义的工业建筑遗产获得重生的骄傲。

聚龙湾展示中心(冲口仓)将古老工业厂房活化成为城市会客厅。

就在不久前,白鹅潭片区聚龙湾科创总部经济区入选全市12个滨江高端产业园之一。规划显示,该区域将依托珠江和园区内部现有河涌水系,结合聚龙古村等丰富历史文化资源,建设聚龙智谷,重点发展工业互联网、总部经济、现代生产性服务业等产业。

其中,最为人瞩目的项目就是太古集团与珠实集团的合作项目。2011年太古集团在广州的第一个项目落户天河。在本届广州国际投资年会,太古集团宣布将在荔湾区聚龙湾推出在广州的第二个高端商业项目。

太古集团为何会选址在这里布局在广州的第二个高端商业项目?据介绍,太古集团的团队来到这里时,看重的正是聚龙湾丰富的历史资源和生态资源,也是这里独一无二的魅力。

“广州商业氛围浓厚,我们一直物色第二个项目的落地。”太古地产行政总裁彭国邦也在本届广州国际投资年会上提到,“我们将力求在聚龙湾打造出世界级滨水商业地标,致力城市更新、消费升级,助力广州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

“广州如今提出‘产业第一’,我们希望,把最好的风景,献给最前沿的产业;把最好的资源,留给最有为的企业。”聚龙湾项目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如今在冲口仓附近,项目方通过原址场地资源的回收保留和再利用,已打造成一条面向未来的一线滨水景观黄金岸线。

冲口仓附近的江边咖啡馆。

探访厂房活化

既是江边新风貌 又成招商引资窗口

在白鹅潭城市展厅,曾经的旧仓库如今承载了新功能,不仅是展示老城市新活力的滨江新风貌,也成为聚龙湾招商引资的一扇窗口。当浓浓的工业风扑面而来,我们不禁慢下脚步,停下来思考,这座旧仓库如何摇身一变,成为沿江工业遗址活化利用最鲜活的案例。

原建筑冲口仓为传统风貌建筑,建于20世纪70年代,是广州保留良好的年代较早的大型仓库区。冲口仓原存四栋仓库,均为钢筋混凝土结构,红砖外墙,设墙脚,侧窗采光。改造过程中,原有建筑特质如其“三纵一横”的空间结构,木桁架屋顶、人字山墙均悉数保留。展厅内,透过屋顶玻璃幕墙,抬头尽收蓝天白云,又尽可能地增加来自然采光;展厅外,旧仓库的红砖“废料”被巧妙利用,铺成了质朴素雅的仓前广场。在这个过程里,充分体现出白鹅潭在产业重生中所追求的绿色低碳理念。

聚龙湾展示中心(冲口仓)。

改造后,岭南传统建筑风格与工业建筑风格的融合得以延续,四个仓库融为一体,老建筑被赋予新生命。冲口仓从单一的旧仓储功能,演化成集白鹅潭及聚龙湾片区招商展示中心、高端行业交流合作平台、党群服务驿站和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文化创意与时尚艺术展览馆于一体的复合型城市展厅,同时还承担着为招商引资的重要使命。

与活化利用为城市展厅的冲口仓毗邻的还有渣甸仓、日清仓等5处物质文化遗产,以及毓灵桥等历史文化遗产。“以冲口仓的活化利用为样本,我们还将探索创新型的工业遗产保护利用方式,对富有本土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予以保护和活化,打造高品质的滨水空间。”聚龙湾项目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而当我们走出冲口仓,就在这个城市展厅前,我们看到沿江景观示范段即沿江碧道北段也已完工:原场地的石块与草地融为一体,树木设置在滨水观景平台,原粮仓的建筑废料筑成河堤……碧道之上,建设者处处为江边散步的人们留下惊喜;蓝天之下,白鹅潭还将以未来的产业腾飞惊艳世人。

专家观点

广东亚太创新经济研究院理事长李志坚

珠江为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了创新的环境

放眼全球,上海、伦敦、芝加哥等国际大都市的滨水地区都经历了转型和再生的实践,昔日的老商业区、老工业区、老码头区最有可能转变成为一座城市最有魅力的空间和名片。在城市的发展过程中,往往要经历内城发展、向外扩张、内城复兴三个阶段。

以广州为例,广州是沿着珠江而发展的,因水而生,因水而兴,广州2000多年的发展史跟珠江密切相关。在内城发展阶段,像白鹅潭一带的中心城区滨水区域往往是最繁华的地方,到向外扩张阶段,城市的发展中心会向外延伸,城市的CBD也向新城区迁移,而当中心城区的老工业或商业河岸转型升级,这就进入了内城复兴阶段,在这一阶段,人们更注重“产”与“城”的互动。

珠江

珠江产业带首先是在珠江前航道的西段。过去,西航道拥有众多港口,随着商贸业的蓬勃发展,也推动了广州城市的发展。后来珠江产业带继续往东发展,来到了珠江新城。珠江新城作为城市CBD,更多的是发展商务服务业。从商贸到商务,这也是一个蝶变。从广州CBD继续往东,来到琶洲、黄埔,则更多地体现了创新。

珠江能为产业带来什么?李志坚说,首先,从生态环境的角度来看,过去商业较多地依托珠江港口的功能,依赖水上交通的运输方式,有力推动了生产服务业的发展,带动了包括商贸会展、交易市场的发展。如今,珠江更多地发挥了商务休闲的功能,通过营造良好的滨江环境和体现滨水城市的活力带,为商务服务业提供配套服务。从创新的角度来看,珠江为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了创新的环境,因为研发、创新等知识密集型产业更加需要一些具备工作、学习、生活、休闲等功能于一体的产业配套。

这正体现了珠江的活力所在。打造滨水活力带,就是要把滨水生态优势跟产业发展特别是产业转型升级紧密地结合起来,体现广州城市文化特色,提升广州城市吸引力和产业魅力。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 徐雯雯、申卉、龙锟、董业衡

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 莫伟浓、吴子良

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张宇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