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行业聚焦 >

调查:从定陶县来到济南城 不知道更好生活是什么

来源:   2024-02-23 12:16:30

为了更好的生活,很多人离开家乡来到城市。 记者张刚 摄

每天都有很多人来到济南,怀着对另一种生活的期待。他们在这里奋斗,立足,完成身份的认同,但是心底里,总有对故乡的眷恋,以及外人所不知道的艰难和辛苦。

2004年,秦兆清39岁。为了冲破业务的天花板,他和妻子辞去家乡菏泽定陶县城的稳定工作,带着行李来到济南。10年过去了,秦兆清已经习惯了这里的生活,并找到了更为广阔的业务天地。只是一到假期,他就忙着回老家,济南与定陶之间的那趟通宵夜车,他不知道乘坐了多少次。

一个暑假整理的东西,两场报告就听明白了

来济南之前,秦兆清是菏泽定陶县一所中学的历史老师。上个世纪90年代,正值高考变革,研究高考出题是很多老师的重要任务。每年高考结束后,秦兆清都要研究一番。他和几位老师发现,跟着高考指挥棒走,永远跟不上,他们就想着,怎么能跑到高考前头去堵。秦兆清自己也曾下过“笨工夫”,1997年的暑假,他从学校地理组借来一张人家不用的大地图,在它的背面上一一抄写近6年的高考试题,“一溜一溜的”,“那个量是很大的”。整个假期,他就闷在家里,对着那些试题对比研究,试图总结高考的出题倾向。

秦兆清说,第一年的试题写一遍,心里有谱了,第二年的又写一遍,一些变化曲线就出来了。抄完后心中有数,也有成就感,那几年老带高三的学生。当时,他是学科带头人,时不时地还会给全市的老师作报告。但是,越做这件事,他越觉得老家闭塞。很多关于高考的信息和学术动态,在定陶根本了解不到。秦兆清到北京开会,发现之前费时费力干的那些关于应对高考的活儿,可以很快就干完。在那里,高考研究已经成为一门学问。“人家从指导思想、命题要求、考试目的、每年的变化、课程标准等方面研究,”秦兆清说,“人家研究这个是很简单的事,地方上不知道。”而他花费一个暑假连抄6年高考试题得出的东西,两场报告就听明白了,也不过几个小时。

1988年,从曲阜师范大学毕业后,秦兆清先是在聊城师范学院工作了一年,又回到定陶老家做一名中学老师,五六年之后他就摸到了业务的天花板。“因为我在大学待过,闭着眼干活,我不能忍受。”秦兆清说。在后来给领导的辞职信里,秦兆清写得很明白,在业务上,他一定要站到最高点。除了自己业务上的考量,还有孩子方面的顾虑。当时秦兆清的孩子已经读中学,他想让孩子离开闭塞的环境,早点进入大城市,走一条更远更有前景的路。

2000年前后,全国各地的高中开始扩招,大城市对教师的需求量增多。趁着这个机会,2004年,秦兆清和妻子辞去老家的工作,来到济南,在济钢中学继续做历史老师。当时跟秦兆清一起“出来”的还有一对夫妻,他们去了青岛。

至于当时来济南的一些细节,秦兆清已经忘了。他只记得,当时弟弟找了一辆车,拉着人和行李就过来了。初到济南时,秦兆清曾经适应了一段时间的心理落差。这里并非他想象中的省城模样,尤其是距离学校比较近的洪家楼一带,当时还没有这么多的高楼大厦,到处都是工地,一下雨门口都是水。但是在省城的中学,他真的发现了一个广阔的业务天地。

他们不知道,有一些学校很好的

“在业务上肯定很方便,消息快。”秦兆清说,大城市里的信息量还是大。同样是研究高考,在济南与在定陶,显然不是一样的平台。如今,秦兆清还和老家的学校保持联系,隔段时间就弄几套高考试题给他们,年节回家的时候,也老跟老同事们聚一聚,交流一下高

考信息,有什么说什么,不藏着掖着。

在定陶时,有一次他想和几位老师一起把关高考。但是因为人才紧缺,学校的领导更希望他们能每人各负责一个年级,而不是每人各负责一个科目。但是来到省城的济钢中学后,秦兆清发现自己的同事里高手云集。他们跟自己一样,喜欢钻研业务,互相提供经验。除了教学方面,秦兆清还和同事们一起收集数据,研究学生的逆反心理现象。

“其实人啊,一路走过来,走高也好,走低也好,不可重复,但还得看你怎么定位的。有的人,关键几步上走错了,本来可以走得更好的。”秦兆清说。有时候,他也会跟他以前的老师和同学开玩笑,当年的高考志愿报瞎了。秦兆清1984年参加高考,在那个年代,全省的文科考生也不过2000人,录取率大概只有5%,但是他和他的同学们还是要尽力考到那1%、2%里去,不然可能就考不上。秦兆清说,当时不懂填报志愿,“老师说你报曲师吧,我就报曲师,后来我看湖南大学、郑州大学、吉林大学的分数都比我的分数低多啦。”但是那个时候,他们除了知道山东当地的一些师范院校,对外地的大学知之甚少,也没谁能给指导一下。就连他的老师,考到山师的本科,后来又转成专科,因为岁数大了,家里还有孩子,想赶快毕业谋生,跟他同年考到北京大学的师兄弟比他的分数都低不少。

所以,后来秦兆清就立志研究高考志愿,送了很多低分的学生上了好学校,他希望能帮助他的学生走对人生的关键一步,“因为他们不知道,有一些学校很好的”。有一些外地的重点大学,在山东的录取分数不高,基本上了本科线就能走。但是学生和家长都不认,宁肯报考一所当地的一般大学。秦兆清敢给孩子做主,“这坑不了学生嘛”。

如今,一些认识的老师离开济南,去往平台更为广阔的北京。但是秦兆清不打算再走了,他已经找到了适合自己的位置。心里打定主意要离开定陶的时候,秦兆清希望能尽可能地把自己的发展空间拓宽,不管用什么方法。回头再看,他觉得自己那时的定位是准确的。现在,他的孩子正在美国伯克利大学读博,未来的道路注定更远,见识也更丰富。

家里的老人还住在定陶,每到年节,秦兆清就匆匆忙忙地赶着回家。在他看来,济南这样的大城市里过年没什么氛围。在很多次济南与定陶之间的往返中,他乘坐一趟通宵的慢车,有时候天亮就到了定陶,有时候天亮就到了济南。

生活

老家临沂的陆伟,自2008年大学毕业后留在济南工作。前年,刚刚举全家之力在这里买了房子,今年,他正在考驾驶证,准备买一辆车。刚来济南时,陆伟决定要过一种更好的生活,但是日子一天天过去,他也觉得经济压力越来越大。

5个鸡蛋掉地上,碎了,懊恼了一周

从工作那天开始,陆伟就开始拼命攒钱。每月一领到工资,留出两百块钱的生活费后,其余的全部存起来。单位里提供早餐和晚餐,陆伟就在那里解决吃饭的问题,只有晚上迫不得已才简单应付一下。陆伟买鸡蛋从来不是几斤几斤的买,而是按照一周或者一个月的需要,几个几个的买。有一次,陆伟从菜市场买了5个鸡蛋,方便袋不结实,陆伟抢不及,鸡蛋全部掉到地上摔碎了,不过是几块钱,他懊恼了一周。

很长时间以来,陆伟都没有吃水果的习惯,上大学那会儿不吃,因为家里经济条件实在有限,供他读书、吃饭已经很艰难。工作之后也不吃水果,因为他要努力攒钱,还上学时候从亲戚那里借的债,支援一下家里,还要为在这座城市长久地生活下去做准备。后来交了女朋友,陆伟才跟买鸡蛋一样,需要吃多少水果就买多少水果。

女朋友

一开始没注意到陆伟的这种生活习惯,自己去买水果的时候就喜欢买一堆,想起来就吃,想不起来就扔在那里。陆伟不好说什么,就悄悄地把全部的水果都洗干净了,一盘一盘地都摆在茶几上,提醒赶紧吃。桃子容易变质,陆伟发现哪个桃子上有个烂的小点,就赶紧拿水果刀给抠了去,然后再放回果盘。过了一段时间,还没吃,但是那个桃子已经烂掉半边,陆伟把它削掉,留下勉强还能吃的那半边再放回去。这样处理水果的时候,陆伟也很心疼,好好的一个桃子就白白浪费了,更多时候,留下来的另外半边最后的结果也是烂掉。后来,陆伟只要一发现哪个桃子或者苹果上有个烂点,就赶紧抠了,第一时间把它吃了,不然会浪费得更多。

因为工作的需要,陆伟需要穿正装。每周必有一天,他要专门拿出时间来把皮鞋都擦一遍,他觉得细心保养能让鞋子的寿命更长。这样的话,别人一年可能得两双鞋子,他两年一双鞋子也没问题。看到陆伟被生活逼得这样仔细,女朋友心疼,把他拽到商场里,要给他买鞋。陆伟拗不过,但是说好只买一双,而且是打折的。结果女朋友擅自做主多买了一双,陆伟跟人家急。

陆伟不觉得这种苦行僧式的生活辛苦,反而有点成就感。才工作这么几年,他就还清了家里的债,而且父母有其他需要的时候,他还能立刻拿出钱来。父母在家种地,一季小麦一季玉米,一年收入不了多少,而且他们年纪渐渐也大了,地里的活儿也越来越扛不住。陆伟说,他得给父母营造一种安全感,让他们知道,下半辈子不靠地里的收成,靠儿子也能过得很好。

陆伟在济南工作,让父母脸上很有光。在村里,这算是一件值得昂头的事情。有人找到家里,希望托陆伟利用工作之便帮忙办点事,父母能挡就给挡下,他们不想给儿子再添麻烦,更怕儿子因此犯什么错误。

不知道更好的生活是什么了

前年,陆伟跟女朋友结婚,然后举全家之力,在济南买了房子。房子面积不大,但在这座城市总算有了自己的家。同期买房子的一些业主大多选在转过年来的春天再装修,但是陆伟和妻子决定立刻装修,早点搬进去,因为租房子也是一笔费用。经费有限,他们没有找济南的装修队,而是从老家请了一位装修师傅。房子里需要的所有大大小小的螺丝、门把手、水龙头、开关等物件,都是两人晚上在购物网站上一家家地比对着买的。

现成的家具太贵,他们决定自己买木材做。陆伟记得,去建材市场那天正好下着大雪。他雇了一辆车,把木材板子拉到小区楼下,随车的师傅扛着到了电梯口,才发现板子太长进不了电梯。陆伟的新房子在17楼,那些师傅没有难为眼前的年轻人,扛起来转身就去爬楼梯,一层一层地给送到目的地。陆伟过意不去,给每位师傅加了100元的工钱。“说实话,给得有点少。我也想多给他们加点钱,实在拿不出来了。”陆伟说。

那阵子,陆伟的妻子刚好辞了工作准备自己做点生意,干脆全部的时间都放在新房子里。每天跟着装修师傅调配油漆,学着刷墙,临时缺什么件了就赶紧出去买。到了年底,新房子装修好了,但是家电还没有布置。转过年来的春天,两人的周末几乎就泡在家电商场里。陆伟的妻子听说,每逢年节活动的时候,一些售货员会预先留一部分家电,等到淡季的时候销售。“我就跟人家死磕,希望能花最少的钱把看中的家电搬回家里。”陆伟的妻子说。实在砍不下价来的,他们就等到劳动节人家做促销活动的时候再买。

生活并非节俭就能一帆风顺。陆伟的妻子在泉城广场附近租赁了一个摊位卖衣服,但是因为周围各大商场的冲击,本来的黄金地段早已经不如从前,生意寥

寥,不得已付了一笔手续费后,将摊位转租了出去。没有卖完的衣服至今还存放在家里,没有处理掉。

陆伟正在考驾驶证,他计划着买一辆车。对于这两口子来说,买车将会是一笔不小的支出。但是没办法,他们住的地方公交车太少,出门非常不方便。陆伟还记得他从临沂来济南上大学,第一次站在这座城市街头的感觉,人很多,车也很多,泉城广场北边的那条路上正好有花车游行。那时候,他就想,一定要留在济南,过一种更好的生活。但是到了今天,日子一天一天地过去,他反而不知道更好的生活是什么了,只是觉得经济压力越来越大,得扛下去。

(应采访对象要求,文中陆伟为化名)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