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企业新闻 >

让家味儿更浓 华严北里西社区用真情“实料”打造楼门文化

来源:   2023-01-07 10:16:30

凭借良好的社区楼门治理实践效果,朝阳区亚运村街道华严北里西社区获评“市级社区协商议事厅示范点”和“市级楼门治理示范点”。

经过不断地摸索与实践

华严北里西社区里的3栋楼

发生了喜人的变化

三十年老楼换新装

华严北里西社区所辖的中科院小区是中国科学院职工住宅区。住宅区前院建成于上世纪八十年代,由3栋钢筋混凝土塔楼和7栋砖楼组成。这3栋塔楼,便是此次让社区成为示范点的试点楼栋——13、14、15号楼。由于年头长,楼层高16层,每栋楼居民多达128户,且有较多乐于参与社区事务的居民骨干,这3栋楼成为华严北里西社区打造楼门文化的首选楼栋。

“2019年前后老旧小区改造,我们的老楼也跟着进行了翻新。外表的形象升级了,楼道内的精神文化升级也得跟上。楼门文化建设也是从那个时候开始被提上了日程。”15号楼楼长蔡慧睇说。

社区党委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推进楼门文化建设,召集楼门层长、“两新”党员、和谐促进员、志愿者等社区共建积极分子,通过社区协商议事厅,协商解决了评审楼门文化设计方案、促进居民参与楼门文化建设等具体问题。

队伍有了,方案有了,建设资金却还没有着落。亚运村街道社区办、华严北里西社区党委多方奔走,通过“创享计划”撬动地区社会资源,最终获得爱心企业5万元资助,破解了楼门文化建设资金不足的问题。

楼门文化巧手绘

“2021年9月7日,我们的楼门文化打造工程正式开工了。”那一天在社区协商议事会上的决定,蔡慧睇清楚地记得。根据大家的集思广益,3栋楼除了统一在楼门前设置宣传栏,在楼道口粉刷主题墙,在楼道内统一将有线电视等走线进行绿植美化遮挡之外,还选出了不同的楼门文化主题。3个主题分别围绕垃圾分类、手工制作、互帮互助,确定为“文明有我”“巧手绘制”和“邻里守望”。刘瑞云、李风华、蔡慧睇分别作为13、14、15号楼的楼长,自此也多了一份对于楼门氛围营造、带动居民自治的职责和牵挂。

楼门文化成居民家风

在13号楼前,垃圾分类桶站干净整洁,居民走到这儿自觉分类投放,已成习惯。而对70岁的楼长刘瑞云来说,从自己所在13号楼确定为垃圾分类主题起,每每路过桶站,打开垃圾桶看看是否有分类投放不妥的垃圾,也成了她的习惯。

走进13号楼楼门里,右手边墙上的一处“垃圾分类达人榜”格外显眼。“因为开始大家垃圾分类意识不是特别足,我们楼长和本楼的居民志愿者便一天两班轮流守桶,指导大家分类。”刘瑞云说。后来,她和3位楼门委员商量,如何依托楼门文化的打造,激励大家更好地参与垃圾分类。“我们决定,用传统又直观的方式,设置了垃圾分类达人榜单,把全楼各户都列到表格里,给做得好的居民贴上小红旗。”

刘瑞云(右)为垃圾分类达人家庭贴上小红旗

榜单贴上后,很快就“一片红”,空白的格子越来越少。有位居民找到刘瑞云问:“我们家分类做得也挺好,为什么没给我们小红旗呢?”“不好意思,可能您投放的时候我们正好没有看到,接下来我们会仔细留意您家的投放,如果符合标准,肯定有您家的小红旗。” 刘瑞云解释的同时,心里高兴极了。还有一位居民分类投放时做得特别好,她说:“我要是不好好分类,我家小孙子都不干!”“你看,大家以此为荣,这就说明咱们这楼门文化见效了。” 刘瑞云笑着说,到目前为止,13号楼居民的小红旗只有往上贴的,还没有摘掉的,倡导垃圾分类已然成了大多数居民的文明家风。

在15号楼,邻里关系和谐是一大亮点。蔡慧睇和邻居们决定以此为基础,带动整栋楼互帮互助,相亲相爱。15号楼楼道内,取代“垃圾分类达人榜”的,是“邻里守望一家亲”板块。蔡慧睇将发生在楼里的有爱画面定格成相片,冲洗出来展示在此区域。她说:“有社区和志愿者慰问孤寡老人的关怀,也有小孩给爷爷开门、请爷爷先走的细节,每张照片,都能讲出一个故事,居民从这儿路过,就能感受楼门里的温暖。”

蔡慧睇(左)在布置“邻里守望一家亲”板块

在这种氛围里,15号楼的居民彼此间越来越了解,互帮互助的行为也越来越多。蔡慧睇说,有位女士跟八旬父母居住,老人行动不便,为了改善居住环境,不得不重新装修房屋。周围邻里和物业工作人员得知后,帮着该居民搬出搬进,就像张罗自己家的事儿。而路过看到的居民也会自发地搭把手,场面十分感人。

华严北里西社区居委会副主任黄河清表示,随着楼门院治理示范点建设的推进,居民的楼门焕然一新,不仅变得更加整洁有序,同时也变得更有“人情味”。下一步,社区将把13、14、15号楼的改造经验在全社区推广,全面提升社区治理水平,扩大社区共建共享范围,进一步打造楼院治理品牌,融洽楼院居民之间的关系,努力拉近社区与居民、居民与物业、居民与居民的感情,持续增强居民的幸福感。



文字 / 图片:《北京社区报》记者 郭彦

编辑:佳祥 安安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