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企业新闻 >

河南洛阳曾是乡村振兴脱贫攻坚的难题 如今山河大好

来源:腾讯   2021-02-06 08:21:10

春光正好,来到河南省洛阳市黄河之滨的同盟山,万亩贡梨基地白茫茫一片花海,连同万亩水稻、万亩莲藕、万亩河塘构成了“鱼米之乡”的乡村景致;

在黄河小浪底库区上游的黄河神仙湾,一湾碧水、满山林果,古寨奇观尽显大河风云气象;

在伏牛山伊源康养谷,乡亲们已动身改造农家院,随着疫情形势好转,绿水青山间,又将迎来四方宾客……

河南洛阳,地跨黄河中游两岸,“五山四岭一分川”的沟沟坎坎,曾是乡村振兴、脱贫攻坚的难题。近年,洛阳立足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大力发展沟域经济,统筹山、水、林、田、路、村和产业一同规划、一同提升,蹚出了一条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乡村振兴之路,一条以山区沟域综合治理支撑黄河流域生态保护的绿色蝶变之路。

如今,在广阔山区沟域里,特色产业替代了传统种植,绿水青山替代了荒山荒滩,旅游小镇替代了贫困山村……沟域经济正以其强大的生命力,在河洛山区中掀起一场广泛而深刻的变革。

解放思想,跳出沟域看沟域

春到伏牛山,伊河源头流水潺潺,夹岸山峦层林尽染,白墙黛瓦的民居沿沟而建,一路走,一路看,真有陶渊明笔下“缘溪行,忘路之远近”的感觉。

伊河是黄河的重要支流,源头位于豫西伏牛山腹地。曾几何时,这里一条“龙须沟”连起一串贫困村,基础设施薄弱,产业发展滞后,群众生活困难。

从土坯房到三层小楼,从“过年都舍不得买新衣服”到现在一年六七万元的收入,脱贫户冯建新做梦也想不到,就这么三四年时间,自己的生活竟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伊河源头的嬗变并非个例。

放眼河洛大地1.52万平方公里的区域版图,山区和丘陵面积约占市域总面积的86.2%,长度1公里以上的沟约1.6万条。沟谷纵横的地形地貌一直是横亘在山区发展面前的障碍。

决胜脱贫攻坚、实现全面小康进入倒计时,如果不找到山区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的“金钥匙”, “小康梦”也就无从谈起。

跳出沟域看沟域,思路一转天地宽。辩证来看,丘陵山区具有日照时间长、河水资源丰富、立体气候和生物多样性等优势,同时,沟沟坎坎、山山水水,正是浓浓乡愁所在、文化根脉所在、良好生态所在,也都是发展特色产业、建设美丽乡村的独特资源禀赋。

对此,洛阳审时度势,立足黄河流域生态保护,把握山区农业发展规律,创造性提出了“沟域经济”发展理念,以沟域支撑流域,化生态优势为经济优势,真正让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实现山区农业农村发展“弯道超车”。

3年多来,洛阳坚持“一沟一产业、一域一特色”的理念,把经济建设、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同步规划、同步落实,通过一产起步打基础、二产三产添活力,接续打造了33个“沟谷文旅业、半坡林果业、山顶生态林”全景式沟域经济示范带,累计完成投资105亿元,实现产值54.7亿元,成为中原大地逐梦乡村振兴的“点睛之笔”。

特色鲜明,汇聚振兴新动能

“洛阳春日最繁华,红绿荫中十万家”。洛阳各地因地制宜选准主导产业和发展模式,坚持生态引领、产业支撑、文化铸魂,坚决不搞千篇一律、不搞大拆大建。如今,特色农业主导模式、民俗文化融合模式,龙头景区带动模式、休闲康养度假模式等各具特色的沟域经济示范带扮靓了全市“三农”发展的基本盘。

生态为先,扮靓沟域高颜值。

奔流不息的滚滚黄河是一个个小流域的汇聚。黄河流域的生态保护,离不开沟域的生态支撑。守住沟域的绿水青山就是守住了最好的资源。

置身黄河神仙湾沟域经济示范带,登高望远,黄河景色一览无余,野生水鸟翩翩起舞,一道道荒坡改造的梯田里,4000亩果树郁郁葱葱,横看一堵绿墙,纵看一条绿线,蔚为壮观。这些年,在沟域经济建设发展过程中,洛阳一以贯之践行绿色发展理念,统筹山水林田湖系统治理,完成造林174万亩,治理河道278公里,真正还自然以宁静、和谐、美丽,让青山绿水、悠悠乡愁带动沟域整体升值。

文化为魂,涵养向上新风气。

洛阳文化厚重,每一寸土地都有讲不完的故事。河洛乡村不仅孕育了“二十四节气”等传统文化,还散落着数不尽的非遗项目、历史遗存、传统村落。这些都是乡村文化振兴的宝贵财富。

在孟津卫坡,一座座传统建筑修旧如旧,一项项非遗展示唤醒记忆,一道道传统小吃勾起舌尖上的味蕾,置身其中,触摸老物件、回味旧时光,感受到的不仅是淳朴自然的乡土风貌,更是沁人心脾的灵魂故乡。这些年,洛阳深入挖掘河洛乡村文化资源,保护好固态、传承好活态、发展好业态,因地制宜建设一批有特色的乡愁博物馆、民俗馆、家风家训馆,打造一批有历史记忆、地域特点的特色文化旅游小镇,延续了乡村文化根脉,也让文明新风春风化雨、根植民心。

产业支撑,厚植发展新优势。

沟域经济根在产业。春日里,沿新安县磁五仓公路,7万多亩的樱桃谷绵延数十里,一树树粉里透白的樱桃花次第开放,整个山谷变成花的海洋,年接待游客35万人次以上,综合经济效益8亿元以上。在洛宁豫西苹果谷,海升、众森等龙头企业带来的密植矮化、水肥一体等新技术正掀起苹果产业的“二次革命”,新发展优质苹果4万多亩,一个集乡村观光、农事体验、休闲度假于一体的“金果小镇”正在形成。

在实践中,洛阳坚持因地制宜,宜水则水、宜山则山,宜粮则粮、宜农则农,推动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形成优质水果面积87.9万亩、中药材88.3万亩、优质草畜220万头、蜜蜂12.4万箱,特色林果、富硒农业、康养旅游等成为乡村支柱产业,带动8万多名贫困群众增收。

提质扩面,奏响黄河大合唱

草木蔓发,春山可望。如今,在沟域经济带动下,越来越多名不见经传的荒山沟,发生着由表及里的深刻变化,给伏牛山区披上绿装,让黄河流域生机盎然,也成为群众增收的“聚宝盆”、回味乡愁的“打卡地”。

更加重要的是,乡村有了“人气”。

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广袤山区常见的是“鲤鱼跳龙门”式的离农进城,却鲜见“凤还巢”式的返乡归田。如今,从过去到城里打工创业,到现在逆向流动回乡创业,就业兴业方式悄然改变。

冯亚珂就是其中一个。他的家乡位于嵩县伏牛山区的黄庄乡三合村。这里风景秀丽,也曾困顿落后,乡亲们常说,“过上好日子是‘猴年马月’的事儿。”

2016年,沟域经济方兴未艾。美术科班毕业的冯亚珂在外打拼多年后,返乡开办全村第一家农家宾馆,利用自然生态、传统民居,承接高校和培训机构绘画写生业务。

此后在政策支持下,村里的农家宾馆也骤增至数十家。如今,每年入春之后,山花烂漫、清爽宜人的“手绘小镇”,都会迎来一批又一批“写生大军”。他在大山沟沟里的创业故事,被河南省委书记王国生誉为“一支小画笔画出了脱贫路”。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在沟域经济发展中,洛阳积极做好“返、育、派”三篇文章,培育、壮大、激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激励各类人才在农村广阔天地大展才华、大显身手,更好地实现资本、项目和技术的回流,“红薯大王”“草莓西施”等反响创业典型应运而生。“走,回乡创业去”已经成为新潮流。

沟域经济也是一项系统工作。洛阳建立市级联席会议制度,用足用活惠农支农政策,在财政、金融、用地、科技等方面出台一揽子政策举措,不断推动沟域经济发展提质增效。如今,从现实效果看,沟域经济的作用已经远远超出了产业范畴,渗透到乡村振兴的方方面面,加速补齐了乡村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生态环境等方面的短板和弱项,起到了“四两拨千斤”的撬动作用。

当前,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今年,洛阳将以此为契机,推动沟域经济建设提质扩面,使沟域生态经济示范带达到50个,以沟域综合治理支撑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奏响新时代黄河大合唱。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