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新闻 >

华南碧桂园尸水案「华南碧桂园尸水事件最新」

来源:   2023-03-20 18:17:04

文丨西部菌

“宇宙第一房企”碧桂园,最近在广州“翻车”了。

有网友爆料称,广州番禺区某小区毫无预告地停水,管家发出抢修照片。有业主曝光物业人员在作业时,不慎溺水身亡在储水池之中。物业没及时通知致业主喝好几天“泡尸水”。

网上传播的“尸水事件”,最终得到了媒体的证实——据财新网7月7日报道,这起溺亡事件发生在6月28日,死者是华南碧桂园一名员工:

记者获悉,溺亡事件发生后数小时内物业方关闭水闸、清理水池,但没有把真实原因通报业主。近一周后,社区居民才从警方确认溺亡事故,引发居民对饮用水安全的担忧。——财新


在网上,可以找到该小区居民抗议的照片,华南碧桂园物业服务中心在7月6日也发布了事件说明。

此事涉及的碧桂园服务,是碧桂园旗下的物业板块,于2018年上市,现在被称作“宇宙第一物企”。

前不久,大手笔收购蓝光嘉宝服务,引来市场广泛关注,扩张野心呼之欲出。但这次的风波,多少会给其扩张蒙上阴影。

01

在当前的物业服务领域,碧桂园服务可以说是当仁不让的行业龙头。

年报显示,截至2020年12月31日,除「三供一业」业务外,碧桂园服务的合同管理面积约为820.5百万平方米,收费管理面积约为377.3百万平方米,服务规模位居行业榜首。

碧桂园服务年报

但身为行业头牌的碧桂园服务,这次却“翻车”了。事件的来龙去脉,可以从它发布的“关于6月28日翠山蓝天100米水池事件说明”中来窥探究竟。

6月28日11时左右,溺亡当事人与同事进行交流,之后失联;14时左右,公司开始关闭供水阀,水池排水找人;29日16时恢复供水。

让小区居民不解的地方在于,碧桂园没有将停水的真实原因披露,等到一周左右后,小区居民才从警方确认溺亡事故,饮用“尸水”很快激发恐慌情绪。

在事件说明中,碧桂园特别提到,“员工遇溺水池供水范围为地势高区部分住户”,并且水质检测报告显示,符合生活饮用水标准,但这似乎并不能平息众怒。

来源:网络

毕竟,对绝大多数人来说,饮用“尸水”,无疑是一件相当膈应的事。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涉事楼盘为广州华南碧桂园翠山蓝天苑,位于广州番禺区。贝壳上的6月二手房参考均价为42250元每平米左右,在广州来说不算便宜了。

同样是在广州,碧桂园服务曾在去年年底召开“你好,新物业!”品牌焕新发布会,推出新科技、新生态、新服务,以实现“服务成就美好生活”的品牌使命。

在这层背景下,上演如此荒唐事件,引得业主集体抗议,无疑显得有些讽刺。

02

抛开这次的负面风波不谈,在整个物业服务市场,碧桂园的存在感是相当强的,不仅服务规模稳居行业第一,且业绩增长极为抢眼,扩张势头更是异常生猛。

据年报,2020年碧桂园服务实现收入约156亿元,同比增长61.7%;毛利润约53亿元,同比增长73.6%;净利润约为27.8亿元,同比增长61.9%。

这还不是碧桂园服务增长的高点。2019年,其营收和利润数据,相较于前一年都是实现了翻倍。

值得注意的是,碧桂园似乎并没有满足于现有的服务规模和市场地位,最近两年频频出现收并购的动作,同时在资本市场的融资力度也是相当强大。

最典型的是收购蓝光嘉宝。

今年2月,蓝光发展将上市公司蓝光嘉宝服务64.6203%股份,转让给碧桂园服务下属全资子公司碧桂园物业香港,交易总价近50亿元,这也是业内目前最大的一起并购。

就在上个月月中,碧桂园服务再次增持蓝光嘉宝322万股,涉资1.64亿港元,最新持股量增至74.3%。

而在合纵连横,通过“大吃小”快速实现规模扩张之外,碧桂园的融资动作,同样时不时让整个行业侧目:

5月25日,碧桂园服务控股有限公司发布公告称,拟向承配人配售139380000股股份,价格为每股股份75.25港元。

此次配股额度高达百亿港元左右,算上同时发行的50.38亿港元可换股债券,一次性的融资规模超过了150亿港元。这在整个物业服务市场,都可以说是史无前例的。

目前,在整个房地产行业的产业链中,物业管理服务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房企拆分物业上市成为潮流,碧桂园利用规模优势,加速收并购扩张,为后续的竞争打下了良好基础。

但业绩上的隐忧,也在慢慢浮现出来。

碧桂园服务年报

比如,2020年的营收增长,相对于2019年的106.15%有明显下滑;净利润方面,近三年增长分别为129.79%、80.97%和60.78%,也是一路走低。

考虑到收并购的外延式扩张,存在着资源整合的难题,所以长期来看,扩张欲望无限的碧桂园服务,业绩增长会有一定的不确定性。

03

今年3月,碧桂园服务方面野心勃勃地表示,未来5年要实现收入和利润年复合增长率50%以上,达成“千亿营收”目标。相较于现在的156亿元,千亿营收的目标足够宏大。

不过,碧桂园服务在高速扩张的同时,不仅盈利能力的不确定性在增加,引以为傲的服务质量同样有下滑的风险。

速度和质量之间,往往是有一定矛盾的。这一点,碧桂园服务方面自然相当清楚。执行董事兼总裁李长江日前就提到:

不是大就一定好,大是有质量的大,有质量的规模扩张,而基础是要把服务做好。通过收并购(赢得市场)是要拿出钱来的,并且价格还不低。而在市场拓展的过程中,以品牌拓展市场,这样的成本是最低的。

信奉“有质量的规模扩张”的碧桂园服务,在一路狂猛的道路上,还是付出了代价。这次的风波或许就是一个缩影。对业主的瞒报,至少让它宣称的服务打了折扣。

另外,据媒体梳理:

碧桂园服务目前累计涉及司法案件1403起,仅2020年就超过500起,比2017-2019年三年之和还多;2021年半年时间已有300多起。

值得注意的是,年报显示,碧桂园服务的所有物业中,由碧桂园集团开发的物业,占比超过70%。对比全行业,碧桂园服务对集团的依赖并不算太重,但这一比例也不低。

而能够为碧桂园服务带来现成物业的地产板块,近两年同样面临着较大的规模增长压力。

具体来看,2020年,碧桂园合同销售金额约人民币5706.6亿元,同比增长只有3.3%。总收入约4628.56亿元,同比下降4.74%;净利润为541.18亿元,同比下滑11.57%。

碧桂园年报

众所周知,碧桂园是下沉比较彻底的房企,到去年底覆盖了1350个县/镇区,而位于三四线城市的权益合同销售额占比达到54%。

近些年,碧桂园规模的快速扩大,离不开下沉市场的红利,但随着城市化进入下半场,棚改货币化进入尾声,中小城市和县城楼市转冷,触及增长的天花板是自然而然的事情。

并且,在高速扩张过程中,碧桂园企业管理和产品把控能力的提升,似乎也有些跟不上企业扩张的速度,导致各种质量问题和维权风波层出不穷。

显然,被称作“宇宙房企”的碧桂园,离“有质量的大”,还有一定的距离。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