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高端访谈 >

南坪铜元局 | 这条还保留着赶场习惯的老街 集满最鼎沸的人间烟火气

来源:   2024-01-16 10:16:18

老街像一把尘封的锁,封锁着童年的记忆。它静静等待在那里,等你推开那扇大门,唤醒尘封的旧时光。


赶场,对现在的小孩子来说有些陌生的词汇,却是很多人热闹的童年回忆。



南岸有个铜元局,在铜元局老街,至今还保留着周日赶场的习惯。春节临近,城市的街角都开始挂起了红灯笼,红红火火,越来越有过年的味道。而年味最浓的地方,莫过于铜元局热闹的集市。



清晨,还下着淅淅沥沥的小雨,浩浩荡荡的人群撑着伞,从四面八方不断地涌进老街。平日沉寂的老街顿时就变得鲜活了起来,像极了一幅有声有色的民俗风土人情画。



这条长不过二三百米的老街,围满了人群,也围满了温暖的人间烟火气。此起彼伏的叫卖声与讨价还价声在这里不断地响起,与超市里大家闷头购物的感觉不同,这里更有生活气和人情味,也更加的亲切与热闹。



即将消失的老手艺,在这里能看到


在这条老街上,也可以看见那些即将消失的传统老手艺。顺着老街往前走,临街菜贩的摊边,挂着一块红色的牌子,上面写着:何剃头。小店门前那斑驳的老墙与落灰的桌椅,都向人宣示着它悠久的历史。



在18平米的小店里,只摆放着两张理发椅。店主何于兰从父亲那里接手这家理发店,桌上老式的推子,还有几把小刀,都是父亲留下来的珍贵的老物件。



现代工业和商业的冲击下,老手艺生存艰难,店之所以还能开下去,靠的是老顾客。南岸君去时,有位客人正在理发,老顾客姓赵,是老铜元局的人,搬走后,每个月都会回来理发,顺便赶集。


店主清楚地记得,赵叔叔是父亲的客人,在他七八岁的时候,就跟着自己的父母过来理头。现在每个月过来,都是整那老三样——洗发、理头、剃胡子。剃完胡子,赵叔叔起身,递过12块钱,便匆匆地离开了。



在临近老街尽头的地方,有个老式的补鞋摊。摊主姓谭,他在这里修了二十年的鞋,偶尔也兼顾着修修雨伞。



物质生活富足的年代,年轻人习惯把东西用完就扔,坏了就丢,只有老一辈的人还想着修补修补。补鞋匠一边修补着顾客的雨伞,一边和等待的顾客聊着天,这样的画面,繁华的大商场里是很难看到的。



商圈没有的东西,在这里能买到


较之商业化的超市,市集倒更像一个宝藏般的存在,十几二十块钱,就能在这里买到一大袋让自己心满意足的宝贝。


水果、玩具、日常用品;乡下人家用的筲箕、竹筒、竹圈;小时候吃的薄荷糖、玉米糖、米花糖、糯米糕……都能在这里找到。



卖腊味的叔叔,早起四点钟便起来摆摊,腊肠22元一斤、拱嘴38元一斤......浓烈的年味,在那一节节香肠里被灌注。


老街市集上物价便宜,一元一斤的赶水萝卜、2.5元一斤的黄口老姜、2.5元一斤的手工辣椒粉.....都比市面上要实惠许多。



坐席才会有的烧白,多一点咸菜才好吃;比砖块还厚的红糖,女娃娃吃了气色好;正宗的咸菜,买回去就可以下饭。



铜元局老街上,有看不完的热闹,闻不尽的香味,尝不完的零食......



美好的生活,从到这里赶场开始


当你觉得生活无聊,或者被繁忙的生活压得喘不过气来的时候,不妨来这里逛逛,挑一挑自己喜欢的东西,享受一段悠闲的慢生活。


热闹的集市也会让你重新感受到,人间烟火的温暖与生活的美好。



铜元局的市集,像一部老电影,将市井的热闹,浓烈的年味,在这里一幕幕地放映。



老街日渐老,城市日益新,或许某一天,热闹的集市就随着网购的发达,渐渐湮灭在历史的尘埃里,再不来瞧上一眼,恐怕有一天就真的再也看不到了...


▽▽▽

本文由南岸旅游原创发布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