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房产指南 >

仅有\\「卧底的儿子」

来源:   2023-02-10 12:16:41

来源:中工网-工人日报

【民声】

原标题:仅有“卧底爸爸”远远不够

兰德华

11月4日,微博上一条视频,再次将“卧底爸爸”徐世海推上了风口浪尖。

2020年,17岁的儿子自杀后,这个受伤的父亲自此长期卧底社交媒体里的“约死群”,不知疲倦地劝说陌生孩子不要轻生。

有人感动于他苦口婆心拯救“约死”青少年的执着,也有人说他炒作,说他仅仅是因愧对儿子而进行自我安慰。

对于别人眼中的善举或执念,徐世海解释说:自己经历的痛,不想让别人再经历。

其实,我们何苦去深究一个经历了丧子之痛的中年男人的真实动机。反而是跑偏了的舆论,应该被拉回到一个令人触目惊心的社会问题上——“约死群”与青少年自杀问题。

线上的“约死群”,不过是线下一群折翼少年、一群无助的孩子在移动互联网上找到的一个发泄出口,一个为社会所忽视的、不透光的边缘地带。

两组数据的对比,令人大跌眼镜。

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国儿童与青年的营养水平,也越来越高。以身高为例,《柳叶刀》2020年发表的一项报告显示,过去35年,儿童平均身高增长最多的国家主要是新兴经济体,其中,中国儿童平均身高增长最多,19岁男孩的平均身高2019年比1985年高出8厘米,全球排名也从1985年的第150位升至2019年的第65位。

与此同时,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在全球1/3的国家中,青少年是自杀风险最高的人群。在我国15岁~34岁人群中,自杀是排在首位的死因,抑郁症又是导致自杀的“罪魁祸首”。

抑郁症病因非常复杂,是生物、心理和社会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面对公众,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主任医师李凌江最想说的是两句话:第一点,抑郁症是一种疾病,不是自己想开一点就能解决的;第二,这病是可以治疗的,但需要寻求专业的帮助。

当下,国家和社会正在努力营造一个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而这只是第一步。如何在家庭、学校、社会等各个层面培养更多专业的心理健康咨询人员,则提出了一个更为直接而现实的问题。

此外,对于家庭,正如清华大学心理学系主任彭凯平所呼吁的,这个时代需要家长做“新父母”。

“旧家长”认为只要自己辛苦打拼为孩子提供优渥的物质条件,就完成任务了,殊不知这是一种“爱”的懒惰。这不仅会在感性上伤害对孩子的爱,更糟糕的是,它可能会扼杀孩子的生命力。

这是一个更加注重寻求爱与理解的时代,而青少年这方面的需求尤甚。这需要国家、社会、学校、家庭等诸多方面,更“专业”地呵护他们,高质量陪伴他们走过成长关键期,从而粉碎一个个暗藏在社交网络阴暗角落里的“约死群”,让“卧底爸爸”的悲剧,不再重演。

责任编辑:朱晶晶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