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百姓心声 >

昔日乡间小路如何成为上海繁华大道 从建筑前世今生阅读南京西路

来源:   2023-09-08 18:16:24

19世纪中叶,今日的南京东路是一条外侨散步遛马的乡间小路,而南京西路一带还是古庙荒村、河浜纵横的乡野。昔日乡间小路如何发展为上海“第五大道”?乡野之地怎样变为繁华精致的静安南京西路?在这条路上,曾经来过哪些改变中国历史的人物?又有哪些中外建筑师留下了令人难忘的经典作品?

继《阅读南京路》后,历史建筑专栏作家乔争月前不久出版《阅读南京西路》。早在2017年,她便开始关注南京路沿线的城市更新,一条南京路,从东走到西,她从各种历史档案和外文文献中寻访、探究这些建筑以及和建筑相关的历史风云人物的故事。众说周知(第二季)在静安区图书馆直播《阅读南京西路》分享会上,乔争月、建筑师廖方与静安区文化和旅游局二级调研员张众讲述南京西路的历史溯源与百年变迁。

“在这条中西合壁、妙趣横生的马路上,各种类型的建筑形式争奇斗艳,才华横溢的中外建筑师各显神通,闻名遐迩的文化名人驻足流连。”乔争月在研读一手文献资料的基础上,这几年经常从外滩出发,从东到西逐个调研南京路沿线历史建筑,亲历上海跑马总会改造的上海历史博物馆开幕,又赶在张园项目启动前记录南京西路的最新变化,以建筑的前世今生折射南京西路的百年变迁。

谈到书的英文命名Bubbling Well Road,而不是Nanjing Road,书中如是解释:根据《南京西路一百四十年1862-2002》一书,上海跑马总会于1862年越界筑路,辟筑一条长2英里的跑马道,从泥城浜(今西藏中路)直通千年古刹静安寺。这条跑马道以静安寺前著名的涌泉取名Bubbling Well Road, 中文名静安寺路(今南京西路)。1890年管理租界的工部局为这条简陋的泥土路铺设石子路面,翌年在马路两侧种植林木,1899年将马路划入公共租界范围,1921年又向西筑至大西路(今延安西路)。1945年静安寺路更名为南京西路,南京路东段后来被称为南京东路。人们习惯将整条南京路叫做“十里洋场”,这也成为近代上海大都市的象征和代名词。

南京西路有曾经的远东第一高楼——国际饭店,有中国历史上第一座公园——味莼园,有历史上风云一时的涌泉、愚园、申园、爱俪园。众多中国建筑师从南京西路阔步迈向现代建筑,包括设计华业大楼的建筑师李锦沛、设计美琪大戏院的建筑师范文照、设计百乐门的杨锡镠、设计同孚大楼的建筑师陆谦受和吴景奇等。南京路上光是邬达克的重要作品就有三座:大光明电影院、国际饭店和绿房子。

廖方从建筑设计角度解读了邬达克在沪代表作之一大光明电影院,大光明的两次修缮工程,工程师们在修复方面做了细致严谨的工作。比如,当时巧妙摒弃了传统影院主厅、前厅和后厅在一条线上面,中间做成了腰果形,把狭小入口的人流均匀分布到大厅里面,结合腰果形状,用艺术装饰风格的手法做了很好处理,形成了大光明电影院前厅独特的效果。正是因为一代又一代的建设者不断发挥聪明才智,才使得大光明电影院至今仍然“大光明”。“邬达克在巧妙利用地形、空间上做了很多的创举。这是在十分局促的场地条件下诞生的一个创新作品,表现出建筑师高超的设计能力。“

为什么需要建筑师呢?在廖方看来,一切城市的生活和一切的历史都发生在空间里,“有时候想到历史首先是时间的概念,但是一切的历史都在空间里面。建筑和其他艺术最大的区别是到作品的内部去体验它,其他的艺术形式我们是在作品外部观赏它。这是建筑和其他艺术最本质的区别,美、功能、空间的表达需融合一体。空间问题是建筑学的核心,这就是建筑师要做的事情。”

恰如建筑学专家郑时龄所说,《阅读南京西路》所描述的并非仅仅是一条3866米长的线性的街道,而是不断向周边的街道和建筑延伸的社会蒙太奇,读者会发现这片乐土是浓缩的上海史,充满了无限生机。“近年来,社会各界对历史档案、建筑、文物、地图和文献等进行了广泛考辨、挖掘和研究。这些研究以涓涓细流,汇成蔚为壮观的上海研究的大江大海。就像一幅巨大的拼图,社会各界都努力参与,贡献自己的力量。尽管这幅拼图还有空白,但轮廓已经越来越清晰。”

今年《众说周知(第二季)》破圈跨界,通过行走阅读、圆桌访谈、新书分享会等形式,邀请文物保护专家、“上海工匠”讲述如何使红色建筑焕发新生,党史专家畅聊百年风云历史,医生学者分享医院老房子里的生命故事,作家、建筑师解读城市的记忆,从不同角度、不同领域展现上海的红色文化、传承城市文脉。截至目前观看直播累计近46万人次。

图片来源:主办方

编辑:许旸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