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新闻 >

2毫米的动脉瘤也会破裂!

来源:扬子晚报   2021-05-24 16:40:13

近日,55岁的李女士在家中突发剧烈头痛、呕吐,几分钟后出现了意识障碍,被家人紧急送至医院抢救。经过紧急检查,原来是李女士脑部的一个动脉瘤发生了破裂出血,而这个瘤子的直径,竟然还不到2毫米!通讯员唐晓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蔡蕴琦

“鼓”出的小瘤子

竟是不定时炸弹

“动脉瘤可见于全身的任何动脉,通俗来说,就是动脉血管壁上鼓了一个包,这个‘包’就像一个气球,当‘气球’越吹越大,越来越薄,最终就破掉了。”泰康仙林鼓楼医院神经外科副主任医师许爱刚介绍,“颅内动脉上鼓出的包就是‘颅内动脉瘤’,一旦破裂,动脉里流动的血液会在动脉高压下喷涌而出,流入到脑组织周围的腔隙中。流出的血液会压迫脑组织,损伤脑细胞,血液中的化学物质会刺激周围的动脉引起血管痉挛,进而导致脑水肿、颅内压力增高,危及生命。”

一般来说,绝大多数颅内动脉瘤都是“低调”地蛰伏在体内,直到瘤体破裂后引起颅内出血时才被发现。患者往往突然发病,以剧烈头痛和意识障碍为最常见表现,患者形容头痛严重得像要“爆炸”一样。只有少数患者在瘤体破裂前会有症状,随着动脉瘤长大,一般直径超过2厘米时,瘤子会压迫到邻近的脑神经,产生一些特殊的表现,比如单侧眼眶或眼后疼痛,视力视野障碍(视力模糊、视物重影)等。

“这个患者情况比较特殊,她的动脉瘤直径只有不到2毫米,属于微小动脉瘤。一般来说,如果不是刻意去做头颅核磁共振血管造影(MRA)或CT血管造影(CTA)等检查,一般是发现不了的。而且,2-3毫米大小的动脉瘤发生破裂的概率其实是比较低的。”许主任表示,“但概率低不代表不会发生破裂,特别是在患者存在高危风险,比如有长期的高血压、吸烟史等情况时,就要特别关注,尽早治疗。”

2毫米动脉瘤意外破裂

因“高血压”导致

2毫米小的动脉瘤为什么也会破裂?许爱刚主任介绍,因为颅内动脉瘤并非是真正的肿瘤,“这个瘤子不是长在组织里的肿瘤,而是因为血管局部扩张鼓出来的‘包’。”

颅内动脉瘤好发于脑动脉分叉和主干的分支处,由于此处动脉壁的肌层先天发育缺陷,同时这里又是受到血液冲击最大的地方,在长期血流的压力和冲击力的作用下,此处动脉壁的薄弱点容易向外突出、逐渐扩张,从而就形成了动脉瘤。另外,一些引起动脉壁发生粥样硬化的因素,比如长期吸烟、高血压等,也会导致动脉血管壁变得更脆弱,不能承受巨大压力,更容易形成动脉瘤。

“通常,人在紧张、情绪激动、用力排便、分娩等情况下,血压会在短时间内迅速升高,使动脉瘤内部的压力忽然增加,发生破裂。当然,在更多的情况下,动脉瘤是在没有明显诱因的情况下突然破裂的。”许主任表示,“比如像这个患者,发现高血压多年,却一直没有服药控制,动脉瘤腔内长期被高血压血流冲击,就是瘤子破裂的直接原因。”

“鬼门关”走一遭

“动脉瘤夹”挽救性命

颅内动脉瘤的可怕之处在于,一旦破裂,多数是动脉瘤大量喷射性出血,患者常在几分钟至几个小时内陷入昏迷,严重者脑干受到刺激,患者迅速出现呼吸心跳停止而死亡。

由于患者出血量大并出现了继发性脑室出血和弥漫性的脑水肿,许爱刚主任会诊后决定采用开颅夹闭的治疗方案,用一种被称为“动脉瘤夹”的小型金属夹,把破裂的动脉瘤“夹住”,阻止血液进入动脉瘤内。为了缓解颅内高压和持续释放血性脑脊液以减轻后续损伤,手术过程中同时将颅内血肿进行了清除并放置了脑室引流管持续引流血性脑脊液。

术后患者情况逐步趋于稳定,但还需要经历较长时间的恢复期。

面对颅内动脉瘤这颗“不定时炸弹”,我们是否只能坐以待毙?许爱刚主任强调,定期进行脑血管病筛查,可以尽早发现颅内动脉瘤。“颅内动脉瘤破裂,在脑血管意外中,发病率仅次于脑梗死和高血压脑出血。它在任何年龄段均可发病,但更好发于40至60岁中老年女性,尤其是有高血压或吸烟史的女性,所以这部分人群更应该定期做好筛查。一般可以选择在核磁共振机下做的脑血管成像(MRA)、在CT机下做的脑血管成像(CTA)作为常规筛查方式。”

一旦发现颅内动脉瘤,一般都建议积极治疗。“如果患者没有高危因素,发现1-2毫米的动脉瘤,会先建议随访,半年复查一次看看有没有变化;但如果患者存在高风险,比如动脉瘤形态不规则、高血压、吸烟等,不仅要控制危险因素,比如戒烟、控制血压等,也建议尽早治疗。”

许主任介绍,目前多采用“微创介入栓塞技术”,可有效预防和治疗颅内动脉瘤破裂;然而“颅内动脉瘤夹闭手术”是经典方法,仍有它不可替代的优势,比如手术中可以同时清除积血、血性脑脊液引流、去骨瓣减压,巨大动脉瘤可以切除从而达到解除压迫的目的,甚至可以通过血管搭桥来孤立动脉瘤。

相关文章

TOP